忠实读者和通讯员刘海楼讲述——

我与生活报故事多

刘海楼 今年10月6日是生活报创刊40周年,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和通讯员,我有许多与这份报纸难忘的回忆与故事。

作者简介 刘海楼,1953年生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自1986年首次参加单位开办的新闻培训班后,开始喜欢并对新闻产生超级敏感和无限热爱。工作时曾任生活报通讯员,特约记者,黑龙江日报通讯员,并当选过20余家省市新闻单位的特约通讯员。至今虽已退休十余年,但仍笔耕不辍,协助十多个街道社区做对外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帮助卡迪尔回家找妈妈 记得是在1993年10月12日,我在生活报发出了《卡迪尔要回家找妈妈》一篇新闻稿件,报道了维吾尔族8岁男孩被坏人从家乡拐骗,被迫偷钱偷东西,挨打受骂,不给饭吃的不幸遭遇。后来男孩趁坏人喝醉酒时逃出了魔掌,坐火车回家,没想到坐错方向,稀里糊涂地来到了哈尔滨。 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给报社打来电话,对卡迪尔的遭遇深表同情,希望生活报能持续关注这件事。为此,报社领导指派记者孙剑波老师和我共同完成这项采访任务。 我发挥了在新闻现场的优势,与记者孙剑波共同采访,以一天一篇的形式,客观、全景式地报道了哈尔滨人帮助男孩回家找妈妈的事迹。其间,火车站工作人员热心关照卡迪尔,多次与哈尔滨民政救助部门、新疆有关部门联系,并利用铁路电话,请乌鲁木奇火车站帮助查找卡迪尔家人。最终,在生活报和哈尔滨火车站的共同努力下,联系上了新疆民政部门并找到了卡迪尔的家人。10月27日,由记者孙剑波、哈站客运员封光宇护送卡迪尔回家。他们在新疆受到了卡迪尔的父母、乡亲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当地人对哈尔滨人的热情关照救助、护送卡迪尔回家的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们一共发表连续报道二十多篇,可以说每一篇都有令人难忘和动人的故事。 这组连续报道当年参加全省好新闻评奖,被评为社会新闻类一等奖。当时,新华社还发出通稿,标题是《一曲民族团结友爱的凯歌》,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文转发了新华社的通稿,全国许多省市的报纸也都进行了转载宣传。

争当新闻报料排头兵 2010年前后,我积极参加生活报有奖新闻报料活动,曾创下连续五次荣获一等奖! 2009年3月28日上午,哈尔滨火车站客运值班主任陈政接到火车上移交的9岁小男孩高伟。这孩子哭着说爸爸不要他了,把他扔在了从吉林通化开往哈尔滨的火车上。 陈主任安排高伟在值班室吃住,连续两天无数次拨打他爸爸的手机,都无法接通。后来陈主任将孩子送到哈市民政部门救助站,同时电话联系到通化市公安局户政科,在对方的帮助下,辗转找到男孩的奶奶和姑姑,并最终找到了他的爸爸。 4月3日,高伟的爸爸终于来到哈尔滨火车站,他说接儿子去山东的姥姥家。这期间为了帮助高伟找家,我和生活报记者老师发出了四篇连续报道,并联系上了吉林城市晚报的同行,请她们帮忙查找高伟的爸爸,并且帮助购买火车票,把这对父子送上开往山东的火车。这组连续报道在每周一次的新闻报料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奖品是3G手机。 2010年8月17日,我因患病即将住院动手术前,发现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地下通道入口处隔离墙被大面积毁坏,我及时将这一新闻线索报给了生活报新闻热线,并跟踪此事,在都市要闻版连续两次刊发头题稿件,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8月24日,我在医院的病床上看到当天的生活报,上面有我获得新闻报料一等奖,获奖3G手机一部的消息,十分开心。

祝愿生活报明天越来越好 当了几十年生活报通讯员,我养成了采写市场、早市和商家新闻的习惯。2009年8月5日,我与生活报记者老师首发稿件《粗细粮搭配,水磨发糕受光顾》,之后又采写了《猪肉价格下降 自制干肠挺划算》、《四川粽子叶“登陆”冰城》、《道桥费一消 菜价立马降了》、《晚熟香瓜早市热卖》、《阿城紫皮蒜上市了》等关注百姓菜篮子的稿件,颇受读者欢迎和好评。由于这类稿件多且可读性强,报社领导专门设立了“逛市场”专栏。近日,我翻看2008-2010年发稿剪报本,发现刊发了此类稿件35篇,形成了一个发稿小高峰。 40年来,生活报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我省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都市报,可以说真正获得了全省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见证者,我非常高兴。近些年,生活报的公益活动和民生报道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受众读者也越来越多,影响力可以说与日俱增。希望未来,生活报能够保持初心,继续办好百姓的“贴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