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个一”调解新模式 打造“枫桥式”边境少数民族镇

三岔口朝鲜族镇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市东部,中俄边境线长 65.3公里,全镇总人口17620人,现有常住居民5051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960元。近年来,结合三岔口朝鲜族镇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三个一”调解新模式,打造“枫桥式”边境少数民族口岸镇,确保了乡镇和谐稳定。2023年共调解矛盾纠纷84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一中心”统领,构建统筹调解新格局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完善工作机制,夯实矛盾化解基础。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始终把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作为“书记工程”不断抓紧抓好,明确镇党委牵头,推行“一支队伍治理”模式,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联合执法和治理力量,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真正实现“边境治理党旗红,民族同心筑堡垒”格局。二是综治中心统筹。规范运行“一个中心服务”模式,建好镇“1+N大综治”中心并发挥作用,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思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四中心一站”联合办公模式,构建“大综治”格局,形成了“中心搭台、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社会治理新局面。目前,已建成138平方米双语(汉语、朝鲜语)“大综治服务厅”,服务事项17项,近三年服务8000人次。三是创新机制统办。以党建引领创建社会治理新机制,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组团发展,泡子沿村、永和村和幸福村三村联动治理,优选高学历青年党员成立精干联防服务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二、“一张网”化解,构建全科化解新体系

科学划分网格,充实网格员队伍,为网格化服务管理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实施全科网格调解。整合13个行政村网格员力量,推行“一张网格管理”模式,将三岔口朝鲜族镇划分为“镇级大网格、村级小网格、片级微网格”三级网格,推进“定网格、定责任、定人员”工作制度,确保精准管理无漏洞、无死角。三年来,13个行政村,185名网格员排查化解矛盾问题235件,超前主动理顺情绪、逐一落实化解责任,做到未访先知、接访有备。二是配齐网格员队伍。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双提双促”,实行“帮带组”、镇导师团辅助机制,培育提升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努力实现“贤人治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网格长13名,网格员185名,工作力量得到充实,实体化运行有序推进。三是完善网格调解制度。搭建“服务+N”制度体系,将服务百姓、人民至上理念融入大厅接待信访来访、领导信访接待日、党员干部大走访、一站式大调解等多项制度,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化解群众怨气,解决群众矛盾,架起“连心桥”,拉近干群关系。2021年成立三岔口朝鲜族镇信访服务专班,对信访当事人“一站式”服务,得到当事人认可。

三、“一体化”解纷,构建多元调解新机制

注重突出地域特色,联合各方力量,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是创建边境无诉讼镇。借助边境口岸城市特色,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防范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径,始终坚持服务“兴边富民”战略,打造“边境少数民族无讼镇”,降低诉前调解成本,提升调解效率。近期泡子沿村菌农要求菌包厂进行违约赔偿,三岔口朝鲜族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联系东宁市人民法院“边境无讼村屯”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仅用一天就高效解决了双方矛盾纠纷,使数十名菌农与菌包厂达成了调解协议,让压在菌农心中的大石头瞬间落了地。二是整合多方调解力量。深挖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联合多方力量,建立健全了“联查、联调、联防、联治、联创、联勤”机制,强化军警地基层党组织共建固边制度,选派9名军警官兵到村党支部任副书记,定期开展人民调解专项行动;打造村级“一站式化解矛盾”模式。在各村选拔人民护边员181名,身兼双职,在做好护边稳边固边工作基础上,投身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其中“风雪边关韩妈妈”韩淑秀被评为黑龙江省感动龙江人物,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30余家主流媒体刊播。目前建成镇级调委会1个、村调委会13个,配备调解员65名,党代表90名,人大代表56名,政协委员3名全程参与调解,灵活采用现场调解、上门调解、预约调解等方式,有效提高调纷解纷成功率,实现矛盾减少在源头、纠纷发现在苗头、调解开展在前头。三是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从各村中挑选出35位有威望的调解能手,加入到三岔口镇矛盾调解专家队伍,打造出以三岔口村阿玛尼调解室、丹江边管义警工作站为代表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品牌;打响乡贤回归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号召乡贤在村屯治理建言献策,实现了引“资”回乡、引“智”回乡,引“知”回乡,拓展了乡贤参加家乡建设范围。三岔口朝鲜族村民朴龙镇带资归乡成立“蜂卿堂”企业,帮助组建“朝语说事堂”,舒解朝鲜族老人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