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永远少年!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推进融媒改革发展的大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生活报社高质量发展”生活报创刊40周年交流会,16日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相关领导、曾在生活报社担任过职务的集团同志、在生活报奋斗过的省内业界精英和生活报社全体员工参加了此次交流会。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小浪花,但对于生活报来说,却是走出了一段难以忘记的光辉岁月。40年来,我们通过一个个重磅报道,推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搭起了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政策下达,民情上达;40年来,我们通过报道,解决了市民无数的急难愁盼,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扭转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成为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伙伴;40年来,生活报一代代报人,用他们的才华、激情和汗水,通过一篇篇的报道,一次次的活动,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闪亮印记;40年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以服务生活、干预生活、引领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为己任,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冀!回顾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在这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将交流会的发言摘要刊发出来,与您共勉,与您携手,与您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起再出发,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绚丽的生活!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张春姣:
在生活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回顾40年过往,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发展方向。
我们要面向初心而行。在生活报五楼办公平台有两句标语,就是“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使命。“记录时代风云”,一定要客观、真实、生动、有效,说到底就是要践行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动社会进步”,就是要做大正能量,要让正能量澎湃出大流量,说到底就是要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这既是党中央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应对和总体部署,也是新时代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重要举措。生活报作为党的媒体,必须确保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贡献出媒体力量。
我们要面向改革而生。生活报创刊40年,从激情似火的少年,迈入成熟理性的不惑之年。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我们要像40年前那样,从一张白纸写起,重回少年再出发!出发的起点只有两个字,改革!唯有改革才能突围,唯有改革才能浴火重生!
我们要面向全媒而融。融合,是大势所趋。不仅要实现自身融合,还要向外融合,与政府部门融合,与企业融合,与社会融合,与自媒体融合,让我们无处不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纸媒体的严冬,孕育的正是新媒体的春天。危局、困局,恰恰是开新局的无限想象空间。
我们要面向民生而为。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是生活报的基本定位,也是生活报的看家本领。传媒行业是信息服务行业,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是生活报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新媒体、新传播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但它们改变的是内容到达受众的传播介质,由“纸”变为“屏”,受众的核心需求仍然是优质的服务。在新媒体时代,服务群众的手段更先进了,渠道更畅达了,影响力应该做得更大。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创造出更多的民生服务品牌,拓展出更多的服务方式。
我们要面向市场而动。对未来的改革而言,生活报更要树立面向市场的意识,进一步向“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全案服务运营模式转变;注重新媒体品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辩证统一的多元探索,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推动媒体长期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面向困难而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我们的重大历史机遇。只要我们咬定一个目标,成为东北地区都市报的领头羊;形成一个共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秉承一种精神:迎难而上,坚定向前;形成一种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锤炼一种作风:崇尚实干,不尚空谈。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种子不会辜负大地,大地不会辜负耕耘,相信生活报一定能重振雄风,重拾40年高歌猛进的荣光!
任重道远,未来可期。衷心希望生活报不忘初心,坚守情怀,我们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新闻一定会始终在场。祝福生活报再次扬帆起航!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薛兰奎:
今年是生活报40岁生日,10月8号生活报出了一个80个版的纪念特刊,还做了几个视频短片,我也在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很多朋友在下面留言:
“我是读生活报长大的,生活报40岁了,我也人到中年了!”
“想当年坐火车,买张生活报,厚厚一沓,一路坐车一路看报,慢车也不觉得慢了!”
“我是一个生活报的铁粉,总给生活报投稿,发表的少退回的多,但发表过我作品的旧报纸我一直留着,搬了6次家,扔了很多东西,这几张报纸始终没扔!”
“卜算子·贺《生活报》创刊四十周年 生活解烦忧,百姓皆青睐。引领潮流创品牌,都市人人爱。版面总推新,紧扣新时代。几辈躬行媒体人,履践初心在。”
……
这些留言,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没想到一晃,40年过去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40年,几代生活报人接续奋斗,这张报纸始终像面旗帜一样,飘扬在媒体传播的阵地上。
生活报的同志,什么时候都是信心满满、能量满满、动力满满,一看就是有战斗力的团队。生活报所创办的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等一直都在报业集团新媒矩阵中处于靠前位置,龙头新闻客户端的诞生也与生活报有关。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非常有社会影响力,贴近民生开展的现场报道,也深受群众欢迎。我想这些都是生活报变得更好、更强的理由。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活报高质量发展也表达几句寄语吧。
第一句话:生活报要大步向前,别慢下来、别停下来,目标在前方,道路在脚下。
第二句话:要大流量,更要正能量。生活报要跟热点、抓热点、聚焦热点,提高传播力,力争多出新多出彩。要把握好方向、导向和取向,提高公信力。
第三句话:40年只能代表过去,行不行看未来。从现在开始,从每个人开始,把工作干好,把事做好,再上一个台阶,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 杨小会:
生活报为什么现在能走下去,还走得很好。我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亲民。生活报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有亲民的基因。2009年冬天哈尔滨遭遇了极寒天气,供暖投诉大量增加,我们就策划了一组大型的报道,就是对供暖企业、对住户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采访,同时配发了一篇评论,评论的标题就是《持续低温下 供暖是最大的民生》。这篇报道发出之后在社会各界反响是非常强烈的。哈尔滨相关领导作出批示,同时哈尔滨职能部门马上行动起来,和生活报密切互动,真正为群众解决供暖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专业。生活报人,这种职业精神我觉得一直在坚守。我们提出了时政报道民生化、民生报道故事化、社会报道公共化。按照这个理念指导,当年做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生活报在全省首创用漫画、图表、图例进行民生化、视觉化解读,相关领导对生活报的做法提出了表扬。
第三个关键词是正能量。也是生活报一直坚守的。2006年和省精神文明办联合举办黑龙江省首届邻居节,这是在全国首创的以省级名义办邻居节,当年就搞了100多场活动,省领导就此事两次批示,省精神文明办将邻居节列为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在全媒体时代,生活报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中,也是三个关键词。
第一就是主流,我们就是要做主流媒体,要打造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民生主流媒体。关注主流人、主流事,让主流人群时刻关注媒体、依赖媒体;逢大事必发声,逢大事必创新。第二就是链接,用互联网思维链接一切可以链接的资源。坚持全媒体生产传播方式,让粉丝全程参与我们的生产内容、传播和品牌塑造。第三就是有温度,坚持做有温度的报道。
黑龙江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学系主任、硕士导师 姜德锋:
我的交流发言题目是“城市的文化,青春的生活”。城市的文化,是指我们生活报这40年来,是城市生活的缔造者之一。40年来,生活报报道和邀请了各行各业的许多著名人士来到黑龙江,也组织了多场高水平的文体演出。所以我觉得生活报是我们黑龙江,尤其是省城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缔造者。青春的生活,是指生活报一直保持着充沛的活力。生活报是青春的报纸,多少年轻人的新闻理想、职业理想,在这里边变成了现实。
生活报现在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我有这么三点和大家交流。第一,我们要推进主流媒体体系性的改革创新,服务于政府,为龙江发展提供智慧支持;第二,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今年施行,其中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新闻采访报道制度,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我想有了法规的支持,生活报在舆论监督方面一定会做得更好;第三,尔滨出圈之后,作为媒体应该走到市场经济的中央去。媒体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行业,我们应该去发展数字产业和创意设计产业,要为市民打造文化大餐,打造精神食粮。
字节跳动全系产品黑龙江生态合作伙伴新媒创始人 李伟俏:
今天回娘家了,非常开心。
2000年,我来到生活报,在这里工作了15年。我们现在的位置是黑龙江省政府的新闻发布厅,就在这里,我曾被授予生活报唯一连续8年的首席记者,生活报给了我人生中无数个第一次。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纸上述波澜到执镜录春秋,直到现在,我仍然从事着和传媒相关的工作。
新闻这个职业不仅赋予了我们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还有发现和传递真相的责任,也教会了我们每个行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使命。
这几年,随着时代的变化,媒体、平台和媒介看似分散了,其实主流的价值观依然没变。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作为全国同类媒体中的知名品牌、中国十大都市报之一的生活报,致力可视化内容生产、构建融媒传播新生态、实现开放式大融合,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我们的经营指标,都在高质量提升。
愿生活报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乘风破浪、创造更多辉煌,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腾讯政务 黑龙江区域负责人 孙殿喜:
岁月悠悠。我从2002年毕业后就在生活报社工作。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回家省亲的感觉。
如果说内容是媒体生产的产品,那么内容为王永远不过时。特别是我在从事过今日头条、腾讯等网媒工作的经历后,我更加深信,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内容是媒体的核心产品和价值所在。
生活报拥有生产优质内容的专业编采团队,拥有经过40年沉淀下来的生产流程,他们有专业的职业素养、社会道义和使命担当,这些都是商媒特别是自媒体无法企及的,这也是生活报社最强大的生产力。
如今,随着5G的普及,融媒体的深入,AI的广泛应用,中国媒体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质生产力下的智能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我愿意尽我所能与生活报继续一起成长,在创意设计、冰雪文化艺术、AI应用等领域贡献我的资源。我深信,一颗拥有追新、求变的心,他就永远不会老!
黑龙江省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陈伟民:
回望中国媒体融合之路,实践探索风起云涌。我与大家交流几点思考,中心观点就是“坚定媒体转型目标,强化互联网思维”。
一、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能。与互联网市场化平台相比,重塑组织架构、再造生产流程还有巨大改革空间,应该建立高度分权的扁平化组织,根据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快速决策、快速迭代;激发基层员工潜能,一切用绩效说话,优胜劣汰;重塑考核体系,增强员工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二、以用户为中心,高度重视用户体验。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用户体验为王”,即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核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可以和用户之间建立起及时的连接和互动,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身比用户更了解新闻规律和用户需求。
三、加大技术投入,满足和提升用户需求。技术是满足和提升用户需求的有力法宝,再好的内容也需要技术的支撑,舍不得投入,终将落伍。
四、坚定朝新媒体产品要效益的信心,努力提升变现能力。传统广告已经很难带来增量,在维持广告存量的同时,我们要坚定地向新媒体要效益。既要“造船”,做好“两微一端”,以短视频、直播、IP建设、达人孵化为核心,大批量运营垂直账号,甚至可以制作高度契合品牌方营销需求的微剧产品;也要“借船”,利用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大流量第三方平台拓展相关业务。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东方风来满眼春!”
黑龙江日报要闻编辑部主任 来玉良:
我为自己在生活报工作过而感到自豪,更为能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与我一起奋斗而感到自豪!
对于都市报来说,深化改革的核心是融媒体化转型,至少要在这几个方面进行变革。
一是报纸改革。紧跟市场,加快报道创新,提高报道质量,应对外部挑战,办一张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实现从“市民生活报”到“新主流都市报”的战略转型。
二是焦点改向。聚焦现有优势账号,集中发力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经营力,打造成地方主流媒体头部平台。
三是队伍改造。要打造一支既懂新闻、又懂技术、还懂社交的复合型新闻队伍。
四是评价改变。改变过去普惠型评价办法,建立新型的影响力评价体系,把有限的资金投向优质平台和优质内容。
生活报在收获的季节诞生,相信也一定能够在下一个春天如期绽放。
黑龙江日报深度报道部主任 张海鹰:
生活报刚刚度过40岁生日,我认真看了《40周年 永远少年》纪念专刊,感觉很亲切,心潮澎湃——生活报的40岁里有我23年同步的青春时光和新闻职业生涯!
生活报一直致力于做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致力于改善民生和帮办公益事业,致力于与城共进, 40年烙下的城事印迹何止四十四百!
而于生活报人而言,四十刚好是不惑之年,不惑于当下和未来。大家深知,时代在变、传播方式在变,此时的“不惑”与信心,比金子更重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号角,主流都市报首当其冲,爆款生产、社群营销,技术融合,平台运营,我想这些都将是生活报未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词。更重要的,站在40年的新起点上,生活报如何从顶层设计、员工赋能和经营转型三个方面,实施一体化重构设计,机体基因重组,流程架构重造,将是决定能否快速突围和全面挺进“深水区”的关键。
相信在集团这艘锚定方向奋力起航大船的带领下,生活报同仁们励精图治前赴后继,扬帆远航未来可期!
生活报社总编辑 刘庆忠: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生活报的光辉历史,分析新形势下生活报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畅想开拓进取、创新求强的未来。
自1984年创刊,生活报就确立了“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办报宗旨”。40年来,几代生活报人创作出一大批抢先发轫、名留青史的优秀报道。1996年,《回肠荡气北大荒》特别报道,我们就开始着重宣传黑龙江精神;2005年举办的邻居节,以系列邻里邻居的故事,开始倡导和谐社会;2008年,《打造“冰城夏都”》系列报道、《带着四部名著游龙江》大型报道、《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评选等活动,开始大力宣传、推广我省的旅游事业。这一系列的大型报道,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担起媒体的责任,贡献磅礴的力量。
生活报,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导向,以服务生活、干预生活、引领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为己任。因此,40年来,生活报始终以都市报的敏锐视角,热切关注着涉及龙江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出租车你牛什么 八问交通局长》《持续低温下 供暖是最大民生》等等,这些报道改变了市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旧有的生存空间、固陋的生活方式,甚至他们原本无法更改的人生。
40年来,生活报人一直与市民携手并引领着市民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我们举办的“生活之声”音乐会、开通的“名人热线”、举办的名气高、规模大、制作佳的明星演唱会等等,与民同欢、同乐、同喜、同庆,极大地满足着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
无上的荣光已经成为历史,生活报正在经历着媒体转型与融媒发展的困苦与拼搏。众所周知,近十年,全国范围内的纸媒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生活报自然也在所难免。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生活报在这片充满深情的黑土地上怎样再绽放出活力与光彩,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我想,首先是坚持媒体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这是生活报社作为媒体的政治责任。
其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原则。持续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为市民解决各种急难愁盼。利用生活报都市报的优势,举办更具魅力的亲民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第三是持续提升都市报服务定位,做好政府部门出台的民生政策精致解读,在文化、旅游、出行、游学研学等方面提供更具权威的信息,成为受众暖心的、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好伙伴、好朋友。
第四是创新一批机制体制,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拓展新的营收领域、方式和渠道,鼓励人员向新的板块勇于开拓和进取,鼓励更多的人多做事、多收益。
第五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不会发展,没有制度就不会长远。
第六是积极外联进行合作,增强生活报社主流都市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我们相信,生活报社只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我们一定会乘风破浪,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