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自行车教练周宗雷

破风者的骑迹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你找谁?”回单位开会的周宗雷,被保安拦在门口。“我回来上班。”

“你是干啥的?”“我是自行车教练。”

由于常年在外地训练,周教练很难跟单位保安混个脸熟。10月末,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带队在4000多公里外的昆明训练。从东北角到西南角,他这一走又是大半年,“预计明年5月份能回家吧。”

周宗雷今年56岁,是鸡西市体育运动项目中心自行车项目的教练。去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我省5人获奖,他是其中之一。而那份国家级的奖状,在周宗雷的办公桌里整整躺了5个月,直到回来后他才亲眼见到。

多年来,周宗雷为省队培养输送了40多名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2人进入国家队,他的弟子刘满铎曾夺得全运会冠军、鞠金洋去年夺得亚洲公路自行车锦标赛U23个人计时赛亚军。

带队在高原蓄力

昆明呈贡训练基地海拔2000米左右,空气中氧含量较少,这种高海拔环境是理想的自行车集训基地,有助于运动员提升和储备体能。鸡西市自行车队,是目前我省唯一在昆明转地训练的地市队。从2015年起,周宗雷一直带队租住在呈贡训练基地附近。眼下,队里有17名队员,3个女孩,14个男孩,平均年龄15岁。女孩们住楼上,他跟男孩们住一层,在客厅楼梯口对面支了个床。

自行车运动是耐力项目,训练颇为枯燥。队员们每天六点起床跑步,八点半正式训练。上午的主课是专项训练和骑120公里公路。下午一般会用皮筋、杠铃等,锻炼上肢和腰腹肌力量。环滇南路草木繁盛、沿途风光秀美,大家却无暇看风景。每次骑公路,平均时速35公里,开表后中途不能停。“骑得越快阻力越大,需要有人‘破风’轮流打头阵,才能把全队的速度带起来。”周教练说,自行车这个项目有点特殊,人少了容易骑不动,得互相带动才行。

周宗雷掐着计时器,坐在银色面包车的副驾驶上,车里载着一大桶水和2套备用的前圈后圈。他一般会跟在队尾,小队员跟不上了,就用手扶一段,也会时常拿起对讲机,提醒领头的队员:“上坡冲一冲”“下坡慢下来”……骑公路还不是最累的,周教练介绍道,有种训练设备叫“固定式骑行台”,一般用来进行耐力训练和抗乳酸训练,“它的阻力可以调到很大,连续骑12分钟腿会特别酸,大汗淋漓,骑行服上甚至能搓出盐粒来!”

半路出家的“破风者”

“破风者”,是自行车比赛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在自行车比赛中,前面的选手通过降低空气阻力,为后面的队友节省体力的人。这其实很像默默奉献的基层教练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周宗雷曾是速度滑冰运动员,退役后教过16年滑冰。2008年,鸡西市自行车队成立,他被选调为自行车项目的教练。虽然都是曲体运动,但转型之初颇为艰难。自行车运动主要分为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和越野自行车四大类,他们车队重点练前两类。周教练坦言,自己刚开始“不知道该练啥”,只得摸着石头过河,参加各种培训和上网学习,研究肌肉类型、发力点、训练器材、比赛战术等。

“自行车不是蹬的,要想比别人骑得更好更快,从技术上讲,就是没蹬到底就要往上提……”周教练说,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不仅对自行车项目越来越感兴趣,甚至还发现自己的优势,比如,“场地自行车跟速度滑冰的战术就挺像的”。

每年夏天,周宗雷都去虎林、鸡东等地选材,一般会优先选择身材匀称、小腿细、胯窄的孩子。以前教滑冰时,队员年龄普遍比较小,而自行车项目一般从初中开始练,队员们正是叛逆期,相当难管。这些年,他跟队员们斗智斗勇,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周教练能精准识别手机模型;有人躲被窝里熬夜看网文,即便把手机亮度调到最低,也会被逮到;谁要是抽烟了,铁定逃不过他的鼻子,哪怕藏在走廊的消防带里也能被他翻出来……

训练场上秒变“夸夸侠”

到了训练场上,周宗雷虽然很认真但不严苛,堪称“夸夸侠”。在互联网上,“夸夸侠”是指那些经常赞美、表扬他人的人,像超人一样,拥有给予他人正面评价和鼓励的能力。教练往往给人的印象是脾气暴躁,周宗雷恰恰相反。他似乎更信奉“谦虚使人进步,夸奖使人噌噌进步”,为了“夸得有理有据”,他会把每个运动员的闪光点都记在教案上。

“有的运动员跳得好,我就经常找他做示范,我一夸他,他就更卖力地做动作,都不好意思偷懒了。我觉得,教练应该牵着队员走,而不是赶着他们走。不要想着去打压他们,而是要从心底里认可他们!”记者发现,外表粗犷的周宗雷,其实内心相当细腻。他感慨道:“很多练体育的孩子,家庭条件一般,队里单亲的占了一大半,他们千里迢迢地跟我来昆明训练,真的很不容易。”

周宗雷是性情中人,不仅擅长发掘“金子”,也爱送金子。每当有弟子拿了全国冠军,他就自掏腰包,奖励个小小的黄金吊坠当作纪念品,送完还不忘叮嘱一句:“你可千万别给我卖喽!”

全运会冠军刘满铎,就曾收到过周宗雷送的“小金虎”。他曾跟随周教练练过3年,如今自己当教练了。“每次快没耐心的时候,我就想想自己的师父,他一批批地带小队员,半辈子都在讲‘1+1’,却从来都没有不耐烦。”刘满铎说,他一直记得一个场景:当年在山东训练,冬天气温比较低,为了让队员能喝到温水,周教练把水桶抱在怀里,用棉衣和体温给水桶保温……

精准预判 “降服”全运会冠军

“他的思想挺深邃的,好像啥都懂!”刘满铎笑道,周教练平时不抽烟也不爱喝酒,他的抽屉里总有书。放假时,有的队员喜欢靠补觉来恢复体力。在周教练看来,这属于被动恢复,对身体不好,他拉着队员们出去逛街,不逛满2个小时不让回来。

从鸡西队进入省队后,刘满铎仍然经常跟周教练交流。2019年,在聊到训练方式时,俩人一度产生分歧。这位全运会冠军跟记者回忆道,自己当时有点“飘了”,对周教练的话不以为然。周教练很有风度,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这个话题咱们先放一放,留到明年这时候再聊。”一年后,一切正如周教练所料。“周教练对自行车项目的研究很深,他的预判很准,胸怀也特别宽广!”刘满铎钦佩地说。

当滑冰教练的时候,周宗雷带队在省冰上基地训练,成为自行车教练的这十几年,他先后到山东、云南外训,依旧不着家。2018年,他的父母先后患上脑梗,由姐姐照料,当时他在昆明带队回不去,“每天干着急使不上劲,太煎熬了”。对妻子和儿子,他同样心怀亏欠,“我一般回鸡西后会表现好点儿,让媳妇下班后能直接吃上晚饭。”

周宗雷已经56岁了,他这岁数还坚守一线的自行车教练已经不多了,同行大多早已升官或者转岗。周教练坦言,每年一批批队员被招上来,他实在舍不下,一旦发现好苗子,会尽快输送给省队,“省队的训练环境更好,早点送去,能确保咱省的优秀人才不流失!”

对这位勇猛的“破风者”而言,去有风的地方,追的不是风花雪月,只要大风不止,就要不断创造“骑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