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 (实习生才子曦 王洋 记者刘维娜) 近日,帮办记者接到留守孩子小明(化名)妈妈的来电,因其马上要节后返工,所以十分担心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我和孩子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不经常回家,小明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年前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他总是应付两句,然后说要学习就挂断了。过年回来感觉好点了,但是我们马上又要走了,不知道该怎么维系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他现在上高中了,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也很懂事,但是却不爱和我们交流了。”
记者联系到黑龙江省团委12355心理咨询专家王宇老师,他为小明妈妈提供了几点建议:留守的孩子是更需要父母关注的,尤其是那种自律、学习好的留守儿童,他们因为内心背负的东西多、想法多,才克制自己,努力学习改变现状,他们的情绪不容易得到宣泄,所以有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如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他们的幸福感会降低,从而导致不自信,即使他们长大后非常优秀,也会有自卑感,这会给他们以后的婚姻家庭造成不好的影响。
家人要每天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比如,每天保持和孩子视频通话,并询问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地问吃啥了、学啥了,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朋友是谁,身边的人都有哪些,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还可以经常为孩子准备礼物,邮寄给他们,这样做也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传导给孩子父母很恩爱的信息,孩子长期跟老人相处,体会不到父母之间的温馨,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婚姻观。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和孩子提一下,爸爸妈妈去约会吃饭了,或者过节的时候爸爸送了妈妈什么东西等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恩爱。另外,在有条件的时候,及时回家陪伴孩子,或者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