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不离手”到“一分钟抻三碗面”

父亲的抻面 让网瘾少年逆袭成自信小哥

文/摄 生活报记者  李楠 牛婷婷

曾经,小郭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每天放学回家便沉迷于手机游戏。如今,16岁的他,手上沾着洗不掉的面痂,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现在发现,真正的通关秘籍藏在面团里。”在老爸这个抻面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利用暑假和寒假的碎片时间,小郭学会了抻面,目前一分钟能抻三碗面。

“手机像长在手上”

没收手机、关路由器 难戒网瘾

21日,记者来到小郭的家,推开杂物间的门,记者看到,墙上留着充电线反复摩擦的黑色印记,这个6平方米的小屋曾是小郭的“游戏王国”。母亲翻出2022年的家庭账单:全年点外卖187次,维修手机屏幕4回,12月份电费比平时高不少,那正是小郭在《原神》里冲刺深渊层数的日子。小郭曾经的生活几乎被手机游戏占据,每天除了上学和写作业,眼睛几乎离不开手机屏幕,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点击,游戏里的世界让他沉迷,他觉得那里有无尽的乐趣和挑战。

“那时候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我几乎不玩别的,就玩游戏,手机像长在了手上一样。我觉得手机里什么都有,可以让我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小郭挠着后颈的痘印回忆,近两个月昼夜颠倒的生活,让他的体重从120斤涨到160斤。

小郭的父母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看着儿子日益消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却束手无策。他们尝试过没收手机、限制上网时间,甚至和小郭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都没有任何效果,小郭依然沉迷于游戏的世界,无法自拔。

“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郭的母亲无奈地说,“看着他那样,我们心里真的很难受。”父亲掏出一部屏幕碎成蛛网的旧手机说,“这是他摔的第四个手机,就因为我关了路由器。”手机维修店老板都认识这个每周来报到的小伙了,戏称他是“碎屏VIP”。

“前半个月每天糟蹋五斤面”

父亲用抻面教会儿子坚持和努力

看着儿子日渐消沉,小郭的父亲决定采取行动,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抻面师傅,他决定教小郭学习自己这门手艺。“我觉得,只有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成就感,他才能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小郭的父亲说,“抻面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手艺,正好家里是开小面馆的,我可以教他,希望他能通过这个过程,学会坚持和努力。”

从最基础的“三光”开始——手光、盆光、面光,小郭的手指第一次插进面团时,像摸到了烫山芋。他对父亲的建议并不感兴趣,觉得抻面既枯燥又乏味,远不如游戏有趣。但在父亲的坚持下,他开始尝试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无聊。但慢慢地,我发现抻面其实是一门很有讲究的手艺。每一根面条的长度、粗细都要均匀,这需要很高的技巧。”小郭说。

在学习过程中,小郭遇到了很多困难。“前半个月每天要糟蹋五斤面。”父亲指着后厨墙上的黑印子,“那是他急眼了摔面团溅上的面浆。”母亲手机里存着儿子首次独立抻面的视频:本该细如发丝的面条拧成麻花,热汤一浇全成了面糊。小郭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抻面疼痛不已,但他并没有放弃,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逐渐掌握了抻面的技巧,速度也越来越快。“我真的很感谢我爸,”小郭感激地说,“他不仅教会了我抻面,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持和努力。”

小郭的父母看到了儿子的变化,他们发现,小郭不再像以前那样沉迷于手机游戏,而是开始享受抻面的过程,整个人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没指望他接班,就想让他知道,馒头不是从手机里长出来的。”

小郭父亲展示虎口处硬币厚的茧子,这些被面碱腐蚀的纹路,记录着几十年凌晨三点起床和面的辛劳。当小郭终于抻出第一碗能上桌的“柳叶面”时,父亲偷偷往面汤里多撒了把葱花——这是父亲表达欣慰的特殊方式。

“现实生活更有趣,手机给不了”

抻面小哥用双手创造“经验值”

小郭在学习抻面的过程中,心理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他从一个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少年,逐渐转变为一个热爱现实生活的年轻人。“刚开始学习抻面的时候,我真的很不耐烦。”小郭坦言,“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个过程其实很有趣。每当我抻出一根完美的面条时,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虽然现在一分钟只能抻出三碗面,但我想经过我不断努力,一定会越来越熟练。”小郭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手腕转动间带起细密的面粉。

小郭说,现实中的成就感,远比虚拟世界里来得真实和持久。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手机里什么都有,而是开始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现在,我已经不玩游戏了。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尤其是物理成绩,我觉得现实生活更加有趣,更有意义。我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辛苦,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会帮父母干活,这些都是手机永远给不了的。”小郭说。

“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我们真的很开心,他终于不玩游戏了,也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小郭母亲欣慰地说。

华灯初上,小郭在橱窗边拉面的身影被镀上柔光,面团在指尖变幻成面条,柜台上的手机安静地躺着。父亲擦着汗津津的额头笑了:“这小子总算知道,现实世界里的‘经验值’,得用双手一点点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