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才子曦 王洋 生活报记者 李丹 刘维娜
“老师,这个期末我考的很好,我们都很想你。”蔡雨辰看着手机上传来的消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年24岁的蔡雨辰,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2023年8月,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加入到研究生支教团,奔赴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实验小学,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支教旅程。尽管现在支教已经结束,蔡雨辰依然会和她的学生们保持联系。非师范专业出身的蔡雨辰,凭借着满腔热情与强烈的责任心,将班级平均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二提升至年级第一,先后获得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并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
任教学科繁杂且缺乏经验 她却从未退缩
初到长武县,蔡雨辰面对的不仅是全新的工作环境,还有生活上的挑战。初来乍到,她因水土不服,身体一度不适,头疼、胃痛接踵而至。她的宿舍是用教室改造的,没有热水器,到了冬天,她只能每天自己烧热水洗漱,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消磨她的热情,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乐观地说:“去之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条件可能不太好,但到了之后,发现县城比我想象中发展得要好,学校也配备了智慧黑板和多功能教室。”
教学工作的困难也远超蔡雨辰的想象。“我负责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兼任副班主任,还承担一年级美术和二年级体育课程。”尽管任教学科繁杂且缺乏教学经验,她却从未因此退缩。
为了确保每一堂课的质量,她常常在办公室备课至深夜,甚至自己模拟讲课,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清晰传递给学生。“刚开始上课时,我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们互动,也不知道怎样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他们。”蔡雨辰坦言,第一次月考后,她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们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在年级排名中,班级平均成绩位列倒数第二。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蔡雨辰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不断汲取教学经验,打磨自己的课堂。她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她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每节课前,她都会带领学生们学唱数字歌,让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一学期内,她还通过三次测试,对班级前十名和进步最大的同学进行表彰,不仅奖励文具,还颁发奖状,让努力的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她还创新地设置了贴纸积分、刮刮卡等奖励制度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她因材施教,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简单易懂的练习题,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帮助他们拔高。
课堂上,蔡雨辰还总是随身带着小糖果、作业贴纸和小印章,用来激励学生参与互动。她的努力逐渐有了回报,学生们不仅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经过不懈努力,她逐渐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班级也连续两学期期末取得了年级平均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因材施教 她用爱改变学生学习态度
在支教过程中,蔡雨辰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天天(化名)是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学生。“记得我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去工地搬砖。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很难受。”后来,蔡雨辰了解到,天天的母亲因忙于工作,对他的管教有所疏忽,导致他自暴自弃,月考仅考了40分。
蔡雨辰没有放弃天天,她每天都会抽时间和他谈心,耐心倾听他的想法。数学课上,蔡雨辰会问天天一些简单的知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每一次批改作业,她都会在天天的本子上写下鼓励的话,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她也会不吝赞美,让他逐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有一天午休,其他同学都趴在桌子上睡觉,天天悄悄跑到蔡雨辰身边小声说:“老师,我开始喜欢你了,也喜欢上数学课了。”这句话让蔡雨辰心头一暖,她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应。“从那以后,他每次考试都能及格,而且成绩越来越好,最高考到了80多分。”蔡雨辰开心地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只要用心引导,都能发光发热。”
“他们照亮了我, 我也照亮了他们”
时光飞逝,一年的支教生活很快结束了。这一年,蔡雨辰在教学上成绩斐然,个人也收获了巨大的成长。“我原本性格内向,但在这一年中,我学会了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同时,作为老师,我要保护我的学生,这让我变得更加勇敢,也更有责任感。”蔡雨辰说。
她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蔡老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对学生关怀备至,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哪怕她已经离开,孩子们还时常念叨她想念她,她真的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雨辰的同事雷老师说。
离别之际,蔡雨辰为每位学生准备了装满文具和合影的小礼物。学生们对她的离开万分不舍,有的孩子甚至说要参加她的婚礼,给她当花童。“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蔡雨辰动情地说。如今,蔡雨辰已回到哈尔滨理工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支教。相逢的意义在于彼此照亮,他们照亮了我,我也照亮了他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