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恢复开放

赏珍稀矿石化石 珍贵标本 追溯地球46亿年沧桑巨变

猛犸象化石

鸭嘴龙化石

呼玛“狗头金”

“世界上第一朵花”

鳞齿鱼化石

生活报讯 (记者于海霞 文/摄) 呼玛“狗头金”、云南海蓝宝石、鸭嘴龙化石……经过设备维护与升级后,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18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珍稀化石、矿石奇观,也可感受科学的魅力,追溯地球46亿年的地质变迁。

七大展厅3000余件珍贵标本 演绎地质变迁史诗

21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一探究竟。作为东北地区首座省级地质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块化石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每一颗矿石都闪耀着自然的神奇。“我们这里集科研与科普于一体,兼具学术深度与科普趣味,珍稀化石、矿石奇观、科技互动都是亮点,深受家长学生、研学旅行及地质爱好者欢迎。”该馆文博室的王丹主任正在矿石展厅兴致勃勃地给几位南方游客做介绍。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隶属于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年均接待参观者8万余人次。博物馆展厅面积2211平方米,以地球科学知识为脉络,精心规划七大展厅,每个展厅都承载着丰富的地质知识与自然奇观。从锦绣龙江厅的壮丽风光与资源概览,到地质矿产厅的矿产宝藏深度剖析;从岩石矿物厅的宝石矿物璀璨展示,到地质环境厅用微缩景观和模型展示地质公园和地质灾害的形成;从地层古生物厅展现的五亿年地质变迁,到恐龙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恐龙的兴衰史。

在主题展区,每一位参观者都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展厅通过声光电技术、虚拟影像及3000余件珍贵标本,生动呈现了我省的地质发展史与科研成果。“我是从头开始看的,被丰富的馆藏震撼到了,学到了很多东西。”游客孙先生感慨道。

“世界上第一朵花” 鸭嘴龙化石

多件镇馆之宝绝无仅有

“妈妈,你看这个海蓝宝石,据说很珍贵,它产于海底,是海水的精华。”在岩石矿物厅,来自福建的朱春旭小朋友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矿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经过亿万年的孕育、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晶体,该馆陈列了一些像云南海蓝宝石、呼玛“狗头金”这样的珍稀矿石,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矿产资源的多样性。

王丹向记者介绍了几个类似的矿物标本,展厅里有一块“狗头金”,发掘于黑龙江呼玛。“狗头金”源自富含金质的陨落流星或黄金雨地质时期形成的富金矿矿石,因其形似马蹄,也有人称之为“马蹄金”,稀有程度极高,价值往往超越同等重量的纯金,因而被尊为“宝中之宝”。气煤标本重四吨,产自双鸭山,是一种热值较高的煤炭,它的形成与植物残体在缺氧环境下的地质作用有关,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气煤的颜色较黑,质地较软,热值较高,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主要用于发电、工业锅炉和民用取暖。

生物化石为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地层古生物厅,场地中央的两块植物化石是我国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孙革教授等人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的,属古果科,是距今1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早开花的被子植物,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朵花”,为全世界开花植物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鳞齿鱼是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至白垩纪时期的浅海和淡水湖中的古生物。该馆的鳞齿鱼化石产于黑龙江鸡西,鳞片覆盖全身且成纵向排列,身长达2米,纺锤形躯体的鳞片清晰可见,保存完整度极为罕见。

馆内让大家最感兴趣的藏品无疑是嘉荫出土的巨型满洲龙骨架。黑龙江被称为“龙的故乡”,该馆的嘉荫鸭嘴龙骨架化石长11.75米、高4米,是嘉荫县出土的鸭嘴龙化石中最大且最完整的一具,真骨率达70%。鸭嘴龙体型庞大,进食量也大,几乎整天都忙于进食,展品生动还原了7200万年前恐龙群居生活的场景。

猛犸象—披毛犀厅则以大型壁画配合骨架和实景,介绍了猛犸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地球历史的沧桑巨变。猛犸象幼象化石的高度接近展厅天花板,展现了第四纪松嫩平原的古生态。

常年免费开放 打造国家级自然课堂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不仅是一座记录地球历史的宝库,更是一座连接科学与公众的桥梁。”该馆负责人表示,很高兴重新开馆后受到大家的欢迎,自2007年开馆以来,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并在“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宣传日期间,不断创新科普宣传形式,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体验、手工制作、绘画展览等多种方式,深入普及自然资源知识,倡导环保理念。

博物馆始终致力于将丰富的展览内容与多元化的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定期举办大学生志愿讲解员及小小讲解员的专业培训班,不仅激发了年轻一代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热爱,还培养了他们在科普传播方面的专业能力。此外,博物馆还积极与众多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亲身参与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地质科学的理解与热爱。同时,该馆也紧密联系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展品“进校园”“进社区”等科普活动,拓宽了地质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强了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共同促进了地质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参观信息

参观者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入馆,常规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263号

开馆时间:每日9:00至16:30(16:00停止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