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 (记者吕晓艳) 13日,生活报记者从黑龙江省教育厅获悉,为推动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确保“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近日,我省下发《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小学校体育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我省实施6项计划、20条重点任务,努力构建覆盖全系统、全学段、全要素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
教育教学提质
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鼓励通过优化课程安排和长短课时结合等方式,合理安排在校时间,推行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
全面推广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教学模式,将“三大球”及冰雪体育项目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必修内容。体育项目特色(基点)学校要将相关特色项目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并有所侧重。
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公布学校体育工作监督举报方式,主动接受家长和媒体监督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落实情况。同步推动教研员和校领导听评课,校长每年听评体育课不少于20节。
条件保障升级
推动各市(地)对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场地、体育器材配备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需要,建立智慧操场、体育场馆场地、设施设备项目储备库,支持学校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智能化体质测试器材和常规体育设备,配置AED等应急救护设备。
推动各地各校采用“进、转、培、聘、送”等多种方式加强体育师资调配和培训,优化体育师资保障,优先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和引进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兼任)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序开展。
体育锻炼增效
推动中小学生每天参与上午、下午各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累计不得低于1小时,其中一次为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内容。
推动各校不断丰富拓展大课间内容,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广泛开展啦啦操、军体拳等体操类、特色类活动,也可采取接力跑、折返跑、跑圈等形式开展跑步活动,循序渐进实现1-2年级每次200-500米,3-4年级每次600-800米,5-6年级每次800-1000米,7-9年级每次1500米以上,高中阶段每次2000米以上。
推动各地各校将体育类活动课程作为课后服务基本的、必备的形式之一,其中特色(基点)学校占比提升至40%以上,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关能力水平要求,组织开展基本体能练习以及符合学生兴趣意愿且适宜的专项运动项目练习。
鼓励中小学校每学期开展“家庭运动日”“亲子体育作业”等特色活动,对有意愿的学生和家长,布置有针对性的体育家庭作业,形成家校共育浓厚氛围。
赛事活动育人
健全完善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校园“三大球”省市县校四级联赛体系,打造各级各类赛事品牌。推动特色(基点)学校率先实现“校校有队,周周有赛”,其中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特色项目赛事每班每学期不少于3场。
推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或运动会(夏季项目),集中开展一次“百万青少年冰雪季”活动。省级每三年组织一次学生夏(冬)季运动会,市级、县级每年组织一次学生夏(冬)季运动会,其中小学生运动会可安排同一时段由各学校分散举办。
推动“政-校-社-企”协同发展,支持学生体协等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成为学生赛事活动组织承接桥梁纽带,联合各单项协会,组织开展相关赛事活动。支持社会体育机构向中小学生提供公益性体育锻炼服务。
推动省级赛事及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全省学生5%,市级赛事及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区域学生15%,县级赛事及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区域学生30%,年度学生至少参加一次校级以上冰雪体育活动。
试点示范引领
全面复核规范特色(基点)校建设,强化统筹、科学布局,参照教育部有关试点工作办法,推动校园“三大球”和冰雪项目试点开展人才培养改革。推动有意愿的市(地)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比例,遴选申报试点,明确招生数量和相应招生办法,允许学校校队成员升学时部分或成建制流动,拓宽畅通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
推广七台河体教融合发展短道速滑项目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地)全面开展体教融合试点,逐步实现理念融合、管理融合、资源融合、活动融合,率先实现“一市一特色”“一市一品牌”的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
支持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市(地)、县(区、市)对接,共建体育教育实习基地,输送优秀师范生协助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指导、运动队建设等方面工作。建立“双导师制”,支持高校教师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结对,研发趣味性、科学化的体育课程,开展课题合作、教学研讨,形成“高校引领、中小学实践、社会支持”体育教育生态。
评价结果应用
将学校体育工作保障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市县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市(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进行约谈。推动各地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评价,纳入督学范围,作为各类示范校及评奖评优工作评选重要参考依据。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复核机制,推动市县两级对本区域学校进行复核。省市县三级抽测复核工作可合并开展,或与校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同步进行。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年度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推动市县两级对本区域内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改进和提升方案。
依托黑龙江省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和“黑龙江省学生健康服务”公众号,“一生一档”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档案,“一对一”反馈学生家长,实施精准干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