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雪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几个大字一直刻在学校的教学楼上,我曾经一度以为那是我们的校训,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铁人精神’。”他,周鑫宇,21岁,是一名来自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漫步在秋日的大学校园里,他给记者讲述起一家三代人的创业故事。 爷爷周柏林年轻时响应会战号召,天当被、地当床,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大庆油田的开发;爸爸周大东,子承父业,投身油田高产稳产的光辉岁月,青春无悔;如今的周鑫宇,正一边读书一边废寝忘食地搞科技发明,最近刚刚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周鑫宇告诉记者,他们祖孙三代人,心中都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激励前行,那就是植根心中的“铁人精神”。 那年代——爷爷和父亲披星戴月奋战在油田 爷爷周柏林的老家在青海,年轻时响应全国会战的号召到了大庆,在油田开车,一干就是二十几年。“那时条件恶劣,每天都吃不饱,住的宿舍是地窨子,宿舍不够住的时候,要住在牛棚里。更大的困难是,爷爷起初很难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冰天雪地里,爷爷开着老式解放车,一边开车一边还得把身子探出去,自己看路,开一会儿,就得停下来跺跺脚,搓搓手,才能缓和冻得麻木的肢体,然后再继续开。”周鑫宇说,小时候听爷爷讲,当时会战的生产任务重,大家都拼命干活,爷爷几个月不回家是时常有的事,甚至有时回去时差点儿认不出长大了一些的孩子。“爷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由于年轻时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得了风湿病,不过,爷爷至今提起自己当年创业时的情景还是很骄傲,自豪地夸耀自己年轻时多么能干。” 当爷爷不再年轻的时候,青春勃发的爸爸沿着先辈的足迹走上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岗位。 周鑫宇从5岁开始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在日历上划线。划红线的是爸爸回家住的日子,画蓝线的是爸爸离家工作的日子。一次,三个月过去了,日历上一根红线都没有,小鑫宇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总是在一起,我爸爸却总不回来?”妈妈含着泪回答他:“你爸爸做的是有关石油事业的大事,你要听话,爸爸在你睡着的时候就会回家。” 在周鑫宇8岁那年,经过他一再请求,妈妈同意带着他一起去爸爸的工作岗位——一家石化公司看望爸爸。母子俩刚一进单位的院子里,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小鑫宇和妈妈感到恶心想吐,而爸爸却习惯了。中午爸爸安排家人去食堂吃饭,厨师叔叔对小鑫宇说:“你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旁边人也附和道:“书记家里第一次来人,破例给孩子做几样好吃的。”小鑫宇正高兴着,爸爸来了,问厨师为什么要改菜谱,还说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能乱改。周鑫宇爸爸的工作单位里,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环境灰尘太多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纷纷调离。可爸爸始终在这里坚守,他自豪地告诉小鑫宇,他们的单位被评为了大庆油田公司的样板单位,自己也被评为油田公司的优秀员工。 这年代——青年学子奔跑在创新路上 2013年,周鑫宇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在平日的学习中,他一直勤奋刻苦,天天奔波于课堂与实验室之间,曾获得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得到过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当记者采访他时,发现他左手手指上缠着绷带,于是问他:“手指怎么了?”他语气平静地告诉记者:“调试比赛作品时,手被割掉一块肉。”原来,他最近参加了一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这是他第一次和团队一起参加全国性大赛,他们选择的题目是“多旋翼自主飞行器”,为此,他和队友经历了四天三夜的奋战。第一天晚上仅仅睡三四个小时,到后两天几乎没有睡觉,困了就趴一会,吃完饭就开始拼命编程、模拟仿真、调试。 但在最后时刻,意外发生了。距离正式比赛还剩5个小时,他们紧张地做着最后一次程序修改调试。“当我把仿真器插入芯片的一刹那,四个螺旋桨突然转起来,由于螺旋桨与我距离比较近,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瞬间把我手指上的肉削掉一块,手背上也被划了两道口子。”鲜血迸溅到地上,飞行器与地面碰撞,螺旋桨也折了,四天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 那一刻,周鑫宇的世界是灰暗的,在处理伤口时曾想放弃比赛。不过,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一念头,在医院处理完伤口后,继续回到实验室,将两个并不完全匹配的新的备用螺旋桨换上。然而,由于时间和设备的原因,那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得并不理想,没有得奖。 那时,执着倔强的周鑫宇却说:“成绩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了,在比赛中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他那种不服输的气概,令同学们打心底里钦佩。 短评 化精神财富为发展力量 □常春晖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龙江精神是百折不挠的民族抗争之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龙江精神是撼天动地的开拓激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龙江精神突出地表现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勇往直前,为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实干精神。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龙江精神仍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以其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为龙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发展的路上,黑龙江走得并不平坦。经历转型发展的阵痛、面临民生保障的压力、受制于产业布局的桎梏……龙江的全面振兴发展之路,目标坚定但困难仍存。振兴之路的曲折和艰辛,没有难倒爬坡赶路的龙江人民。追赶,发展,超越,只因你我身在龙江,心系黑土,时刻愿意为龙江的迎难而上振臂高呼、前赴后继。历史告诉我们,龙江的发展史是一段艰苦卓绝、永不言输的发展史,伟大的人民在伟大的时代创造了伟大的龙江,崭新的时代需要崭新的龙江人再一次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守护伟大的开发成果,实现伟大的时代振兴。 行百里者半九十。龙江从未真正意义上的落伍,在全面振兴发展的路上,通过积极的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投身国家发展战略,龙江发展已积蓄起强大合力,只要全省人民满怀信心、振奋精神、群策群力、一心向前,一个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崭新龙江呼之欲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振兴助力、为发展献计、为改革助威,不管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不管是行业先锋,还是默默无闻的产业工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不论能力水平高低,只要你愿意投身、积极投身、勇于投身黑龙江发展建设之中,广阔天地,人人皆可大有作为。 精神的火炬,穿越历史时空,照亮前行的路。只要全省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凝聚起改革创新的正能量和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黑龙江的全面崛起就会指日可待。 →周鑫宇和爸爸在校园中谈心。 ↑周鑫宇的爷爷(后排右一) →周鑫宇的爸爸(右)在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