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婵本报记者杜怀宇 “上车挂钩,系好安全带!” “核对车号,挂车!” “牵出!”…… 在绥芬河铁路口岸调车现场,制动员孙文君手中的对讲机传出调车长指挥的口令。根据口令,孙文君熟练地系好安全带,踏上梯子,一手紧抓车厢上的扶手,车厢在惯性作用下缓缓推进,他跟随车厢控制速度,让车厢到达指定位置。每天他要重复这样的作业几十次,这样的工作孙文君已做了8年。 忙完一次作业后,顾不上擦去脸上的尘土,孙文君回到值班室,匆匆喝了一口水。趁着这功夫,记者与他聊起了工作。 孙文君所在的小班组包括一名调车长、一名连接员、三名制动员。他们的工种统称为调车员,孙文君就是其中一名普通的制动员。 调车员就是为火车“穿针引线”的人。列车开进车站后,车厢和机车分离,调车员负责为始发和终到车站的车厢、车头重新分解与编组连挂,确保列车顺利始发和解散编组。 调车需要24小时在外作业,其艰苦性可想而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季节变化,而对制动员来说,四季变换却是一种考验,因为双手始终不能离开车厢的扶手,“冬天抓哪哪凉,夏天抓哪哪热。”值班站长胡长军说,这里的每一个调车员基本都有两条棉裤、两双棉鞋,因为寒冬室外几个小时的作业,几层衣服都冻透了。 每一个通知单,就是一个任务,规定了放车的位置和数量,调车员们完成一批次任务才能有短暂的休息。在值班室,记者看到,这里有三排座椅,调车员们完成任务后,能稍微休息一下。多少个漫漫长夜,他们也只是蜷缩在这里,等待下一个通知单的到来。 穿过相互交织的铁道,身穿黄色马甲的调车员挂在运动着的火车车厢外面,脚踩铁梯,全靠臂力固定身体,以完成一次次调车工作。而每一次的车厢底部检查,调车员们又要沿着凹凸不平的渣石路走上几公里,不知磨坏了多少双鞋子。 绥芬河百年口岸,是全国及我省对俄贸易交通枢纽,每天进出境货运车辆流量很大。列车开进车站后,调车员要根据货主的不同需求将车厢编组,在轨道上列好队伍,能让车按时有序发出,这就是他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