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山 双城堡素来以香瓜品种多样、品相美观、口感甜润而闻名。东北解放前后,双城香瓜是哈尔滨瓜市上的宠儿,不管来自什么地方的瓜都打着双城的旗号。一个个瓜摊儿的牌子上写着“双城香瓜”,一辆辆瓜车前卖瓜人高一声低一声吆喝着:“香瓜,香瓜,双城香瓜,又甜又脆又起沙。” 双城有天地人和的种瓜优势。一是双城种瓜起源较早,历史较长。据《双城县志》和南宋使臣、诗人洪皓著述的《松漠纪事》一书记载,大金国古城就有香瓜种植。远在二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富俊将军开疆破土,京旗移垦时也倡导种植粮食和香瓜。二是双城在全世界三块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上,特别是境内西部乡镇多是黑油砂土,渗水透气,性能好,适合香瓜的种植、生长。三是双城地处黄金积温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宜于香瓜增加糖分。双城的瓜把式们,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延续了老祖宗忠厚做人、诚信种地的传统美德。种瓜像女人伺候小孩儿或者绣花一样精心细致,舍得花气力,付出辛苦,认真对待每一道生产工序。首先,选择适合各种人口味儿的优良种子,如又甜又脆的顶心红,皮薄肉厚的破皮红,吃一口满口甜的白砂蜜,又面又起沙的蛤蟆腿、老面瓜,还有深受大众喜欢的小牙瓜等。其次尽可能选择靡茬土地,不搞重茬种植。第三,在每一个瓜埯子里施用“三合一”底肥(即放一把烀熟的黄豆,一把炒过再煮烂的小麻子儿,外加一把经过发酵的鸡粪)。第四,为了引来蜜蜂授粉,每一片瓜地都种上纵横交错的芨芨草或佛顶珠花。第五,及时掐尖打蔓,加强田间管理。你想想在这样优良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香瓜,能不甜不脆不受欢迎吗? 双城香瓜,不光在外乡人眼中印象深刻、信得过,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瓜乡人也是情有独钟。即使是如今水果丰盛,也难以替代人们对香瓜的青睐。记得,那时候,农村饥寒穷困,物资匮乏。一年到头根本见不着水果。有的老年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苹果、鸭梨、香蕉啥模样,甭说吃啦。笔者二十岁前干脆不知道世上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水果。只能在过大年时啃几个冻梨蛋子解解馋,那都美出了鼻涕泡儿。一年中,只能把过馋瘾,享受美味的希望寄托在香瓜身上。因此,我们这些苦熬干休的农村孩子,从瓜籽下土时起,就心急火燎地盼,掐着手指算,连作梦都惦记香瓜开园。八月青纱帐起,正是学生放暑假期间,我和小伙伴们一遍又一遍到瓜地边去转悠。望着瓜园流口水,闻着瓜香编词唱道(用《南泥湾》曲调):“瓜甜瓜又香,摘下来尝一尝,尝呀一尝……”每年的瓜秋时节,就是农家的美食节日。瓜地开园的消息,勾起了男女老少吃瓜的欲望。一片片瓜地就是一块块欢乐甜蜜的磁场。一条条乡间土路上,流淌着背面袋儿、挑土篮儿的买瓜人流和来往不断的各式各样的瓜车。曾记得,有生产队的年代,乡与乡比瓜,村与村赛瓜是常事儿。看谁种出的瓜口感好,品种多,卖得快,名声传得远。并且为种瓜大王披红戴花。 可是,近年来,有些庄稼人坏了良心。为了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吃粮和瓜菜者的感受,种出的粮食不允许自家孩子、老婆吃,种出蔬菜不让亲朋好友用,种瓜全靠施化肥,打甜蜜素农药,结出的瓜,吃着不是正景滋味儿,甜得使人迷昏闹心。买到家的瓜根本放不住,三天两天就臭膛了,严重败坏了香瓜故乡的名誉。在瓜市上经常能看到一些上了岁数的老瓜客在瓜摊儿前转悠一圈儿,失望地走开,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这算完了,再也吃不着小时候的香瓜啦!” 有一位家住北京的双城籍四野老战士,从小喜欢吃瓜,对家乡的香瓜一往情深。自从退休后,他几乎每年都想方设法吃到双城瓜,一年吃不着,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前年,他病重住院期间,又想吃双城香瓜,儿女们尽力满足父亲的要求。托在双城务农的堂弟,买几种香瓜,专程送来。老人吃一口,品一品,摇头晃脑撂下了,失望地说:“这不是双城香瓜,双城香瓜不是这个口味儿。”临终前,老人家嘱咐他的侄子,一定要种上绿色有机的香瓜,替父老乡亲找回当年的感觉。 2013年,老人家的遗愿实现了。双城香瓜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地理标志保护性产品。2016年,“农娃”品牌的香瓜西瓜两瓜种植面积扩增到8.5万亩。区委区政府严格要求种植园区和合作社,凭良心种绿色有机香瓜,确保优良品质。功夫不负有心人。久违的双城香瓜又回来了。5月20日,长产村瓜菜园区种植的棚室香瓜金妃系列开园,吸引了哈市及双城周边乡镇的客商及游人。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地吃瓜品瓜,载歌载舞。老年人吃着新香瓜,深有感触地说:“这才是真的双城香瓜呢!让我们吃到了童年时吃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