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玮马云霄 秋天,收获的季节。然而,在美好的秋日里,口岸城市绥芬河,却播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挖掘机舞动巨铲,推土机奔走轰鸣。这边,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中鼎跨境农业种植养殖及产品回运加工项目、侨兴跨境农业种养殖加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那边,商和啤酒精酿项目正欲借助“龙江丝路带”建设的东风,一展宏图;还有进口钾肥深加工项目已经开始试生产……一批“两头在外”、“一头在外”项目,在综合保税区内尽展风采,这些项目达产后将新增税收2亿元,成为绥芬河的经济增长新亮点。 播种,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播种,令人行动充满力量。 政府大楼里那黑夜中不灭的灯火,市委书记、市长那24小时随时接听企业诉求的手机,综合保税区内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急促的脚步……为了精心呵护每一颗项目的种子,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奋斗着。他们的脸上写满合作的诚意,他们的心中充满发展的渴望。 采访中记者听闻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投资商在绥芬河打出租车,司机在聊天中知道了车上客人的身份,下车后说什么也不要钱,并且坦诚地说:“你们来绥芬河投资,我们司机会挣到更多的钱。”投资商非常感动,毫不犹豫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或许这位司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自身就是一个环境,一个实实在在吸引客商的软环境,它使绥芬河这座城市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软环境就是软实力。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成就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