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玮马云霄 王建昌是地地道道的江苏人,生在常熟,长在常熟。他自己也没有料到,退休后却来到了遥远的北方,在美丽的口岸城市绥芬河,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中鼎跨境农业加工项目现场,王建昌身穿工服,一脚泥土,和其他工人没什么两样。他在工地上忙碌着,像是个“管家”。作为工艺技术的总负责人,自4月份项目开工以来,王建昌每天早晨七点进入工地,晚上六七点钟离开,几乎成了雷打不动的定律。“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到最好。”他反复和记者说这句话。 采访王建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那地道的带有江苏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真是费劲儿。但老人非常认真,你一遍听不懂,他就再讲一遍。那股执着的劲头让人敬意油然而生:他在工作中也一定是严谨认真的。 今年62岁的王建昌,1972年进入国营常熟徐市油厂,从此与“油”结缘,是业内知名的油脂专家。2014年退休后,在一次粮油项目可行性报告分析会上,他与中鼎跨境农业加工项目负责人李成国相识。中鼎牧业要上马油脂加工项目,李成国立刻想到了既懂技术又深谙管理之道的王建昌,向远在江苏的他抛出橄榄枝;在多次婉拒后,王建昌还是被李成国的诚意打动,在2016年2月,离开家乡,来到了绥芬河。 王建昌说,促使他做出决定的,是李成国对事业的热爱和对他人的真诚。 从一粒大豆,到一滴油,过程很复杂。为了保证油品质量,前期的工艺设计、设备安装等等非常重要。王建昌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他不仅长在工地上,而且对每个细节都要过问,哪个环节想要偷点儿懒,那可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前几日连下大雨,那也挡不住他的脚步,脚穿雨鞋,又上了工地,那里是他人生的舞台。 王建昌说,虽然远离家乡在外工作,但大家对他都很尊重,他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龙江人的热情与体贴。今年“五一”,领导让他回家休息,他说,项目正在关键时刻,不能走。马上要到中秋节了,领导又让他回家团聚,他还是那句话,现在是项目建设的节骨眼儿,我就是回家了也不放心。 当记者问他对绥芬河的印象时,王建昌说,这里的空气很好,天高云淡,和我的家乡很是不同。 事实上,王建昌又何尝不是把这里当成了他的家,不然,他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子干劲和热情?他和工地上的每个人一样,都期待着项目竣工投产的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