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鲁勇 □本报记者王彦 “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叫《鲁班》,书里那些独具匠心的发明创造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也要成为鲁班这样的人。”儿时的梦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鲁勇,他什么事都喜钻研、爱琢磨。 鲁勇是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首席高级工人技师。 铁路电务系统的车载设备主要由机车信号和机车监控装置组成,是技术密集型的装备。有人形象地把机车信号比喻成机车的眼睛,将机车监控装置形容为机车的大脑。经过多年摸爬滚打,鲁勇成长为车载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潜心研制“练功台” 检修工区是由原来分别隶属于铁路电务和铁路机务的信号、无线、监控三个工种的人员组成的。刚成立时,鲁勇工区从事机车信号检修的工人,对故障发现和处理个个懵懵懂懂,提高职工业务素质迫在眉睫。但是,检修的设备都在机车上,平日,机务段的机车是不能随便让电务职工触碰的,培训上不了车,等于在地面上学游泳,总是旱鸭子。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自己动手做。鲁勇组织职工成立了课题攻关组,模拟机车上的车载设备,研制自己的练功台。他们利用工余时间,从查资料画图纸做起,学习相关知识,设计模拟电路,引入电脑控制,连接车载配件,反复改进,历经三个多月,最终,一台“工区制造”的“综合智能练功台”诞生了。这个练功台由电脑连接控制,集“信号、无线、监控”三个工种于一体,可模拟机车运行中发生的速度故障;可演练地面分析机车运行状态;可模拟各种状态下的机车数据参数;可自动生成故障点,自动生成考试卷。职工在练功台上演练和上机车演练一模一样,培训效果大大提高。 鲁勇又买来软件编程书籍,钻研编程。他将各类故障编辑成试卷,输入电脑,职工随机选取,实现了电脑答题和上机操作一体化。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该智能练功台填补了全国铁路车载系统设备教学智能化的空白,被段命名为《CZSB-2型鲁勇智能综合演练台》,获得哈尔滨铁路局QC成果一等奖,并被路局命名为《党内优质品牌》。 精心打造“测试台” 如今,内燃机车JT-2000型信号设备的插头为航空产品,插头接触插孔及插针表面均为镀金,严禁用万用表表笔插入测试,而工人们原来日常配线检修都是用万用表和手摇兆欧表,手工作业,人为因素多,测试结果不可靠,易漏点。鲁勇又开动了脑筋,带领工人自己研制专用测试台。起初想法是改人工用笔电测为插座式插入,再用电机代替手摇的人工操作方式,这样能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但是,所需配件如果从厂家订购,要近10万元。鲁勇不禁望而却步。 无奈之下,鲁勇千方百计搜集废旧配件,改旧利废,仅花了几百元购买新配件,集齐了所需材料。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研制,一台“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出炉了。这个测试台使配线由人测变为机测,配线测试合格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100%,解决了检测配线设备准确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原来2个人6个工作日的劳动量现在1个人半天就可完成,而且准确率高,效果好。这个设备再一次填补了哈尔滨铁路局车载系统无配线方面测试台的空白,获得路局QC成果一等奖。 巧妙制作“拷机台” 拷机台是鲁勇的又一项创新产品。 工人检修的数据版,经常是各项测试指标完全合格的版子,到机车上就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鲁勇反复登乘机车检查“问题”数据版,终于发现在地面测试的各项数据是静态数据,而数据版装到机车上,运行过程中噪音、电磁、温度等恶劣环境与地面良好环境下测试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只有在地面模拟机车运行环境,通过一段时间的模拟运行来检测数据版的稳定性,才能再现数据版在机车上的真实状态。又一个创新试验课题摆在鲁勇面前。他制作了一个拷机台,使数据版在地下检测可以达到车上实际运用的标准,大大降低了数据版出现故障的几率,提升了安全保证系数。 成为鲁班式“能工巧匠”这一梦想,一直激励着鲁勇,使他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成功研制试验台33个,逐步成长为首席高级技师。他带领的工区先后有4名职工获得哈尔滨铁路局技术比武大赛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5名职工破格参评技师。目前,该工区19人中有首席高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7人、高级工6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技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