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顺高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鼓励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两年内创立20余家高新企业 □魏林武立文本报记者桑蕾 马上就要入冬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的大厦里却异常忙碌:做胚芽米的“工程北米”在股权重组,做船舶装备的“哈船科技”正与有收购意向的投资者谈判,做电子器件大批量采购的“几口科技”在做上线前的试运行。这三家企业是哈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师生创业的代表。近两年来,哈工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成果持有者将成果溢出走向市场,2015年成立3家企业,一年利润达到4000万元,为哈尔滨贡献税收2500万元。2016年又有20余户企业诞生。按照预期,到2018年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20亿元,至少有一家企业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市。 活力四射:繁忙的电梯间满是年轻的面孔 哈工程大学科技园里的气息和校园一样,满是明亮的眼,爽朗的笑,青春四溢。在上上下下的电梯间里处处可以听见年轻人的谈论——“你的项目怎么样?”“有个投资者来找我谈过。”“今天下午开会研究一下。”“这个难题可以解决啊!” 创立于2009年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高性能船设计、舱室环境工程、船舶信息系统工程、船舶特种功能材料见长。2012年“哈船科技”经营收入突破2000万元,2016年有望突破6500万元。靠近高校,又从事高科技创新行业,这样的团队吸引的自然都是高精尖的年轻英才。副总赖初荣是1977年生人,在这里也只能自嘲属于“老年组”。 “哈船科技”楼下的邻居路瑶2009年毕业,2015年创立哈尔滨替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的研发团队均是哈工程的在校生。今年,路瑶又和伙伴们一起创立了几口科技网络公司,立志做东北地区最大的电子器件批发采购网。采访正值中午,记者担心扑空,哈工程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江明却说:“这帮孩子特能拼,中午从来不休息。”果然,路瑶正和18位创业伙伴为2017年1月就要上线的几口网做测试。“我们已经邀约了黑龙江地区110家上游供应商上线,企业采购价格比京东网低二三成。”路瑶说,他和伙伴要把企业采购流程阳光化,并且搬上移动客户端加快审批流程。 “我们的梦想是依靠东北地区最大的单体电子器件平台打造网络采购批发平台。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就像当年淘宝依靠义乌带动小商品批发一样,影响到哈尔滨的网络生态圈。”路瑶在介绍他们的梦想时,创业园楼道里飘散着各种外卖的味道,各路创业者人影匆匆。 大小混居:老板们随时可“遇见”的创业生态 大老板难见面,这是很多想要和大企业合作的小老板的心声。“企业合作就是商业机遇。”为了促进哈工程科技园中企业的发展,他们打算打造一个大小混居的“哈船众创生态园”。 “大企业需要配套,小企业需要机遇,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这些老板们随时可以遇见,聊着聊着就有了合作。”哈尔滨工程大学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洪亮表示,这种共生关系的优势已经显现。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船舶研发闻名全国,‘哈船’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海洋界很有影响力。”曹洪亮介绍说,目前冠名“哈船”的有哈船动力、哈船科技、哈船导航等多家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出去寻找商机的时候,也都是“拖家带口”,因为一艘船需要的零部件太多,“哈船”系的企业又具备动力、导航、新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建立关联交易,会大大提升开拓市场的效率,现在哈船科技、哈船动力、哈船导航都有合作,并且参股其他有学校背景的小公司。这样以大带小,让已经成熟的、并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公司为新公司提供发展支撑。 机制创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做操盘手 工程大学科技硕果累累就是因为汇聚了全国顶尖的人才。可是象牙塔中的研发者能否在商海中披荆斩棘,这一点让很多人心生疑虑。因此,工程大学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充当操盘手,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工程大学的资产经营公司充当的就是国资委+校园创业孵化器的角色。一方面做好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入股企业,代表工程大学做股东。一方面他们要为企业提供办公室、生产厂地,还有财务、法律、工商、融资等服务。 “我们不能只做房屋的提供者,一定要有更好的服务帮助到企业发展。”曹洪亮表示,工程大学的创业者分为学生和教师,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因为年龄和经历所限,通常创业都是有一个好点子,孵化器要帮他们把这个金点子变为现实。而教师通常都有科研成果和团队,他们是直奔创立企业而来。但是对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又不擅长。因此资产经营公司成立后提出,要帮助企业面向社会招聘总经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职业经理人做管理和营销,让教师专心致志地搞研发。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则帮助他们寻找战略投资者,提供法律、财务等专业的帮助。2015年,工程大学成立了哈船动力、哈船导航、哈船海智能三家企业,共获得省投资平台1.25亿投资资金。今年秋季,新成立的哈船特装、工程北米、哈尔滨航士科技将获得6000万元 的投资资金。 发展机遇:“三权”明晰激活了转化动力 2015年8月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炉。在曹洪亮看来,这成为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转折点——该法明确科技成果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处置权。把科研成果处置权下放科研单位,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可变“千万富翁”——产权明晰、利益明晰,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持有者成果转化的热情。 “工程北米”的总经理李冰是纯胚活米加工机械的研发者。作为工程大学自动化研究学院的一名老师,在研发加工机械成功后,2014年他开始通过线上销售胚芽活米。由于能够完整地保留胚芽,卖点十足,每斤销售价高达39.8元,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最近他们获得200万元投资和800万元无息贷款的资金扶持。目前,李冰正在谋划股权重组,扩大产能,按照2018年上市新三板的规划前行。 转化法也是我省发挥科技研发优势,向高科技要效益的催化剂。而工程大学在转化法的基础上更前行一步,入股每一户企业,每一户只占10%的股份,并且确定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流程,将法律规定成果持有者可享产业化收益变为现实。目前,工程大学教师中拿出科技成果转化并持股的人数达200多位,李冰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工程大学在两年内创立20余户高科技企业,是因为在多年累积技术储备基础上,赶上了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叠加为科技创新创造的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分析哈工程现象的时候,省工信委科技处处长王宇表示,近年来,我国产业升级需求明显,尤其在食品安全、环保、品质等方面,还需要高科技的助力,这正是拥有科研成果的研发人员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如今,在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等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哈工程大学的“哈船”系企业正在逐渐集合、壮大,蓄势前行。在已经开始运行的四五家企业中共吸纳160位来自哈工大、哈工程、天津大学、大连理工、上海交大的专业人才,硕士毕业人才占1/5。在即将到来的就业季还有公司要招聘50位高级人才。龙江船舶人才雁南飞的局面将要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