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张艺谋已死”的微博影评,如今被蝴蝶效应到了整个影评圈。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中国电影报》文章并改名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当天猫眼69位专业影评人接到通知,专业影评入口将要调整,猫眼购票App中“猫眼专业评分”这一功能在首页下线。 豆瓣、猫眼等评分机构的评分是否不靠谱?影评到底该不该信?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影评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绝对不是下线评分功能这么简单的办法即可解决的。一位评论者指出,真正伤害中国电影的是烂片,而不是豆瓣和猫眼。 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文章质疑电影评分 人民日报客户端日前转发《中国电影报》文章并将其改名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该文称,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正面临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以2016年12月27日19点左右的评分来看:在豆瓣上,《长城》评分5.5分(101551人评价);《摆渡人》4.4分(43311人评价);《铁道飞虎》5.7分(12623人评价)。在猫眼平台,《长城》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分);《摆渡人》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分);《铁道飞虎》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分)。 文章认为,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创办人解释豆瓣评分机制 被《人民日报》批评后,猫眼专业评委接到猫眼方面的电话,称专业评委的打分目前下线。去年12月18日,豆瓣创始人阿北(杨勃)发表的回应大众对豆瓣电影质疑的长文再次获得较多关注。阿北(杨勃)在这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中,详细解释豆瓣评分机制、是否有水军以及怎样解决等问题,并表示自己会继续满怀诚意地保护公众对豆瓣评分的信任。 文中提到:1.豆瓣电影打分过程都由机器完成,1-5星被换算成0到10分,然后除以打分人数得到平均分,分数更新速度很快,“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2.随着豆瓣用户越来越多,对一部电影的评分也越来越接近“普通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而不是“文艺青年的品位”。3.豆瓣一直在跟水军“斗智斗勇”,而且可以说电影评分已经“很难刷得动”。这个过程主要也是通过程序算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识别出是“非正常评分”后,首先会预防性地计入评分,再确认是刷分之后删除。4.豆瓣不会靠牺牲电影评分公正性来赚钱。电影评分和电影商务部分完全没有关系,来源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仅限于电影的宣传banner广告。 “公关无处不在” 《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颇受争议,业内人士认为,文章颇有为《摆渡人》洗白之嫌,《摆渡人》目前的反响确实欠佳。有著名影评人就以《豆瓣和影评人搞不垮中国电影,烂片才会》为题予以回击。《摆渡人》片方负责人表示,他们对于电影评论的态度是欢迎任何的批评与赞美,希望电影评论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一位猫眼评委表示,影评人收红包、雇水军抬高自己踩低别人等事,在中国确实都有,但若以《长城》、《摆渡人》打分低就质疑中国所有影评打分未免有失偏颇。一位观众表示,自己并不是依据打分而决定是否看一部影片,而是自己看完电影后,会对照一下自己的打分,看一看猫眼专业评委的短评是否与自己的判断相一致。 尹鸿教授表示,国人在电影环境中需要的是自救,就像你吃到假的食物,你需要自己擦亮眼睛去辨别真伪。所以对于一部电影,究竟好看难看,主要还是靠自己判断,而不要盲目听信其他人,“公关无处不在,就连朋友圈,也有很多人会被公关”。 电影局局长否认约谈“豆瓣”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豆瓣”。当天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微信朋友圈对该报道进行回应。主要内容如下:这篇文章过度“猜想”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很想有机会接触,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在与猫眼负责人一次交流中,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大家的共识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让专业评价更开阔,更具说服力。读过《中国电影报》关于评分体系的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大家也都不会为此焦虑。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的电影人;而批评脱离事实,批评的作用则难以生效。 人民日报评论部发文 “要承认观众的打星评级权利”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张凡的文章,题目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就读者提到的论调问题,发布者在文章后面的评论里回复称“以此为准”。该文提到“无数人有弹有赞,给一星也给五星,就形成了电影评价的‘大数据’。偏激的、赌气的、找茬的人,肯定都会有,但样本量足够大,也能照见整体性的观感、多数人的态度了。”“‘洗澡水脏了,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也倒掉’,这应该是共识。不过,话说回来,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毁掉吗?电影生态真会被‘差评’影响吗?却也是未必。”“有人说,看电影就像吃饭一样,好不好吃一尝便知……而换个角度看,多少靠‘小鲜肉’、靠‘五毛钱特效’、靠‘炒作绯闻’博眼球的电影,即便买了一万个‘五星好评’,最终也不过是沦为笑柄。与其跟网友较劲,真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或者水平。”“电影票房很重要,但不可能也不需要搞成面子工程,每年都‘大幅增长’——增不增长,增长多少,都应该是市场决定的。”“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爱之深,责之切’,网友的评价虽然不一定就是‘权威’,但也是观众心声的投射。说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问题。”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豆瓣电影页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