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亮点回眸 GDP突破6000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6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加108.2亿元,年均增长7%。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万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2.3倍和2倍。 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5.6%,占全市投资比重达78.1%。 规上工业增加值首超1000亿 五年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821个,建成投产1951个。 食品工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550亿元和1039亿元,成为我市两大千亿级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1000亿元。 金融、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9%提高到61.3%。 高新技术增加值达1000亿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572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步入高铁地铁时代 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20公里,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跨江交通更加便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哈大、哈齐高铁正式开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营,3号线一期通车试运行。 机场旅客吞吐跃升东三省首位 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11年的784万人次提高到1627万人次,跃升东北地区机场首位。 养老金增幅居东三省之首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190元和14438.9元,年均分别增长9.6%和12%,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和每年1350元提高到580元和3744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人均每月1264元提高到2210元,增幅居东北地区之首。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2.8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40万人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五年创新作为 抓产业上项目 突出规划引领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编制全市“4+6+1”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各区县(市)主导产业和园区定位,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建设新格局。 强化创新驱动 采取政校企共同参股和股权激励模式,组建省工研院、市食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携手哈工大等大学大所创建6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累计转化成果2324个。 加快园区建设 累计投入园区发展专项资金30亿元,提升园区产 业承载和集聚功能。 扩大招商引资 开展全域产业大招商,构建了以各区县(市)、各开发区为主体,市直部门齐参与的招商新格局。累计引进开工产业项目2036个,实际使用内资7525亿元、外资131亿美元。 保障要素供给 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在境内外新上市、挂牌企业62家,是2011年以前上市、挂牌企业总和的2.5倍。累计发行企业债券72.9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39.8亿元。 创优发展环境 出台稳增长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间投资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产业项目全周期管理和全过程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670件,为企业减税降费超过70亿元。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新型城镇化、哈尔滨新区、海绵城市等规划200余项,以“十大支撑性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统筹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累计投入217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468条、桥涵120座。新建改造源网厂站67座,改造各类管网31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度居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之首。新改扩建停车场92处、公交场站94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3500台,“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精细化管理规范城市运营 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100%。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路280条,改造老旧居民庭院1454个。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 从严管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编制环境总体规划,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2.3万平方公里。拆并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740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2万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3%。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9天,比上年增加52天。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1%。 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69亿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达274.7万人次。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354个,维修老旧住宅2284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能力8192万平方米。 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68所、中小学校65所,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91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7个,组建义务教育集团化联盟70个。哈夏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市规划展览馆等一批文化馆所建成开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城区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年均粮食产量达339亿斤,连续四年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市。 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5万余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 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 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县域工业化。完成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900亿元。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累计撤并乡镇17个、村屯700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100个、美丽乡村200个,20余万农民实现了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转移。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两县之间靠摆渡过江的历史。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的城市中取消所有市级自设的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 首批入驻市民大厦的510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制度,政府事权精简52.5%,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减少35%。 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场监管等“大部门制”改革,实施以整合优化部门内设机构为重点的“大处室制”改革。 率先在全省实现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有力地激发了“双创”活力,全市各类市 场主体达61万户,比改革前增长85%。 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脱钩,整合组建交通、建投等9大集团,带动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收益额持续提升,分别是2011年的1.5倍和3倍。 积极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9个项目累计引入社会资本483亿元。 加快推进财税管理机制创新 公共财政累计支出3795.2亿元,年均增长9.5%,财政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升级 建设互联互通大通道 先后开通11条对俄客运和货运包机航线,获批运行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龙运哈俄公路通道正式开通,哈欧班列保持每周双向对开,哈俄班列、“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营,构筑起了西接欧洲、东接东北亚乃至北美的便捷货运通道。 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 哈尔滨新区涉及的三个行政区已先行完成与相应开发区的统一管理改革,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的市场准入审批系统上线运行。莫斯科俄速通海外仓投入运营,中俄农业产业示范园启动建设。 拓展对外合作新领域 以对俄合作为重点,不断扩大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往来,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36.4亿美元,是上个五年的1.25倍。成功举办对俄音乐互访演出、艺术展示、科技交流等活动近百场,成立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太平国际机场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获批全省首批离境退税试点城市。 加强政风建设 强化行政问责 累计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1083起,问责2047人。 强化社会监督 累计召开7次政风建设大会、5次现场评议活动,企业对行政审批和执法的满意率由2012年的76%提高到82%。 强化督办落实 市政府跟踪督办事项达6000余件,推动重大决策事项和重点工作任务一抓到底、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