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老战士李敏手捧新课本,非常激动。 本报记者万冲摄
抗联老战士李敏为“十四年抗战”概念进教科书,欣然题词。 本报记者万冲摄
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厅内,东北抗联抗战场景重现。
□本报记者董新英王晓平 26日下午,我省中小学生春季开学前一天,记者一行专程走进抗联老战士李敏家,将三本涉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中学教科书递到李敏手中。27日,这三本飘着墨香的教科书将陆续发放到我省初四、高一、高二学生手中,成为他们的新课本。李敏接过教科书,仔细端详,不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后,94岁的老人与记者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交谈,并当场挥毫泼墨,为本报题词:“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牢记中国抗战十四年光辉历史。” 从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本报一直关注教材的修改和“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落实情况,几经辗转,记者从黑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找到两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及一本初四学生使用的《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由于这些教科书在收到通知前即已印刷完毕,出版社通过配发勘误表的形式将“十四年抗战”概念迅速落实。李敏看到“十四年抗战”字样,满意地说:“十四年抗战终于进教材了,意义太重大了!” 交谈中,思维清晰的老人深情地回忆起自己为十四年抗战史进教材鼓与呼的往事。从2002年开始,她即开始呼吁将东北抗联抗战十四年的光辉历史写进教材,并多次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为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史正名,以期让后人了解历史,正视历史。如今,欣闻“十四年抗战”概念落实到教材,李敏欣慰地说,这是对抗联老战士们最大的鼓舞,也是对黑龙江人民最大的鼓舞。 她希望专家、学者和有志于此的后来人重新梳理、丰富这段历史,不但在课堂上宣讲这段历史,更要挖掘、保存这段历史中的鲜活故事。李敏不无遗憾地说,很多当年并肩战斗的同志都不在了,很多战士没有留下资料和照片,他们中有冻掉脚趾、手指的,有年纪轻轻就血洒战场,有的甚至直到牺牲都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在自己眼前浮现,仿佛他们仍然活着。她希望,借“十四年抗战”进教科书的机会,重新梳理和收集史料,让更多人知晓那段流血牺牲的光辉岁月。她说,应该在战迹地为牺牲的烈士们立石碑,标明时间、地点、人物、战绩,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后人,抗联战士是怎样浴血奋战,为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流血牺牲的。 采访结束,李敏走出室外,指着院子里的抗战碑林对记者继续讲解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故事及国家领导人对抗联的评价。春寒料峭中,记者回望肃立碑林中的抗联老战士李敏,她的绿色军装已经有些发旧,但老人仍然军姿挺拔,耳边是她语重心长的叮咛:将抗联历史更加丰富地呈现出来,告诉人们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么惊天动地的抗日故事,让现在的年轻人更好地传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