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晁元元 正月里,民间剪纸、手工布艺、手工面塑……中国北方民俗物件和非遗绝活在新西兰闪亮登场,来自黑龙江的非遗传承人将中国传统文化“直送”大洋洲,他们走进国会大厦,走进校园、社区和图书馆,所到之处燃起了新西兰民众与华人华侨浓浓的“中国乡土情结”。记者日前采访回到哈尔滨的三位非遗传承人倪秀梅、陈秀萍和吕顺祥,听他们讲述在大洋彼岸的一幕幕值得回忆的精彩瞬间..... 大洋彼岸的“北方民俗课” 一会儿是昂首高歌的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巧玲珑的贝壳布艺鱼,擅长将刺绣、中国结、布贴画多种艺术风糅合在一起的手工布艺传承人陈秀萍,四周聚拢着一群目不转睛的“布艺控”。 “老师,能教我们学做布艺吗?”在惠灵顿市乔森威尔区图书馆,围观的新西兰观众眼中流露出孩童般的神情,陈秀萍巧手缝制的布老虎、虎帽虎鞋等中国传统民俗风物,让现场观众爱不释手。 在惠灵顿东方女子中学孔子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学做中国熊猫手工面塑,吕顺祥耐心示范并手把手教授,女生们手中一坨坨白色的小面团被揉成一个个光滑的熊猫脑袋,从捏耳朵到“点睛”,再到贴竹叶,学生们用心领会模仿操练,姿态各异的中国“熊猫”很快出炉,全场学生欢呼雀跃。 莎莉·霍顿校长欣喜地接受了寓意吉庆有余的“鱼莲团圆”剪纸和蓝色“吉祥鸡”面塑赠礼。她表示,在东方女子中学,喜爱中国文化的学生大有人在。她们不仅学中文,还会舞狮子、做中国菜,她真诚感谢来自中国的民间艺人为大家带来的文化体验与培训课程,“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及其中国文化”。 “零距离”感受中国非遗 妙“剪”生花民间剪纸传承人倪秀梅、飞针走线的手工布艺传承人陈秀萍、巧手造物手工面塑传承人吕顺祥,在素有“风城”之称的惠灵顿,他们通过一场场演示和互动,以文化的交融,拉近了两国民众情感的距离。此次2017“欢乐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黑龙江省文化厅共同主办,哈尔滨市文广新出版局、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推送,为大洋洲人民打开了一扇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窗。 “女红在中国被比作母亲的艺术,历经几千年衍化独树一帜,轻剪细裁间传递的正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寓意。”传承人陈秀萍发出感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绽放馨香,魅力不言而喻。三位传承人来到惠灵顿中文学校这一天,恰逢学校新学期报名注册日,精彩的民俗表演助推了这个社区中文学习热潮,当地市民、华人华侨大呼“神奇”,现场许多人涌跃报名参加汉语班。 艺术沟通心灵文化联结世界 过新年,贴窗花,送“福”字,文化的精髓往往藏于民间,自幼受家庭熏陶与剪纸结缘的倪秀梅,每每洒脱落剪,质朴豪放不失精巧细腻,件件作品渲染出中国北方民族诙谐喜兴的生活情趣,也让新西兰民众切身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三位非遗传承人正月十三带着民间绝活走进新西兰国会大厦,也让新西兰友人对中国春节传统习俗,有了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新西兰民族事务部部长朱迪丝·科林斯接过传承人以新西兰国鸟几维鸟为题材创作的剪纸、布艺和面塑礼物,倪秀梅在现场仅用5分钟完成了“八方吉(鸡)祥”大型剪纸,令她啧啧称奇。在奥克兰迎春花市上,新西兰总理比尔·英格利希对倪秀梅巧夺天工的剪纸技艺展示夸奖不已,又大赞陈秀萍所做拙朴模样的几维鸟“可爱极了”。 艺术沟通心灵,文化联结世界。让“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籍此传播中华文明,这种开放式展示和跨文化交流,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也增强了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曾赴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国展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倪秀梅感慨:“这次漂洋过海来到新西兰作‘欢乐春节’非遗展演,让中国传统民间绝活,也像中国“风水”“针灸”“功夫”那样名扬海外,被世界更多的民众了解和喜欢,这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荣耀和使命。”图为倪秀梅(右)和当地民众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