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记者丁燕 电车街12号,人才辈出。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后,从这里走出去近百名大学生,多在文化圈有所建树。而宋魁,独辟蹊径求发展,成为我省著名经济学家和对俄经济专家。 2001年以来,龙江食品发扬光大,宋魁是最重要的民间“推手”。十余年来,他的20多个建议被国务院和省部级以上政府及企业采纳和实施。 圈楼淘小子 宋魁的父亲宋德学,今年92岁高龄,是《黑龙江日报》创刊元老之一,曾先后担任省报印刷厂厂长、人事处处长等职务。1947年盛夏时节,宋魁出生在佳木斯。这年,宋德学入党提干、长子降生,可谓双喜临门。于是,他给儿子取名宋双庆,乳名“大庆”。后来,宋双庆改名为宋魁。 在宋魁的记忆里,5岁时他随父母来到哈尔滨,后住进电车街12号。“我小时候,多数邻居家孩子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鸡蛋5分钱一个,刀鱼4毛钱一斤,很少有人买。”宋魁最爱吃的沙果,只有生病时才有机会吃到。尽管如此,“圈楼”邻里互帮互助,谁家做了美食,会和邻里分享。 当时宋魁家住“圈楼”三楼,与摄影家于敏、版画家回耽,共用一个厨房。近水楼台先得月,长在艺术家身边的宋魁,在绘画和摄影的求知路上,占尽天时地利。儿时,宋魁画完画,就找画家回耽指正,他还经常向于敏请教摄影技巧。 我省著名魔术家滕新华与宋魁同龄,两人是“圈楼”邻居。她说,童年时的宋魁,爬树、掏鸟蛋、捉鱼,能“淘出花”。宋魁父母是省报的双职工,工作繁忙,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未松懈。小时候,父母严禁宋魁游泳。他就偷偷溜到江边,没有泳裤,就把红领巾改成小裤衩。 上学后,宋魁的调皮仍是人尽皆知。下课铃声响起,学校操场上准能看到他打马仗的身影。五年级时,宋魁有次考了全班倒数第五名。“聪明劲没用在学习上”,恨铁不成钢的班主任裴老师无奈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宋双庆以后肯定考不上中学。” 这招激将法收效显著。凭着一股聪明劲,宋魁很快逆袭了——1960年考入哈三中,1963年中考,他以入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圈楼婚房20平方米“豪宅”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与“圈楼”小伙伴们的艺术家梦不同,宋魁的梦想是报考军校、保家卫国。高中毕业前,宋魁填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装甲兵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所院校。十年动荡来了,宋魁没去成大学,但少年的梦想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 1968年,宋魁来到沈阳军区,当上一名侦察兵。入伍后,他守护着心中的信念,相信有阴影的地方必然有光。闲暇之余,他大量阅读名人传记,不久后他从众多新兵中脱颖而出,被选赴至东北师范大学俄语系深造。宋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知道只有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总有一天,自己的日积月累,会成为他人的望尘莫及。 宋魁的勤勉,一直铭刻在同学李亚夫的记忆里,“食堂打饭的间隙、排队的零碎时间,宋魁都拿着俄语单词本,背诵单词。” 保罗·戈埃罗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写道,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而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对语言有天然亲近感”的宋魁,不到三十岁,就已精通俄、英、蒙、日四种外语,这为他了解世界,探索世界,打开了一扇扇窗。1978年退伍后,凭借外语优势,他分配到黑龙江省社科院哲学社会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后改名为省社科院西伯利亚所)工作。 宋魁说,他26岁结婚,婚房是“圈楼”一个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当时还有很多人家一家三代挤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我的婚房算是‘豪宅’,搁那时候不得了。”遇一人白首,择一职终老。婚后,宋魁有走上仕途的机会。但他明确地告诉家人,“认定学者的道路,要用知识给黑土地做点儿事。” 龙江金点子大王 多年来,宋魁保持规律的工作习惯,每天8时到11时,阅览大量的俄文资料、浏览俄罗斯网站资讯。每隔半个月,写一篇对俄形势的决策参考,供省市领导参阅。 现在,龙江绿色食品享誉全国。但在十五六年前,由于宣传少,我省绿色食品“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龙江绿色食品能在全国发扬光大,与宋魁当年的一个金点子密不可分。 早在2000年,宋魁提出《关于在我省举办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博览会的建议》,得到黑龙江省领导批示,不久后便被政府采纳。2001年9月在齐齐哈尔举办了中国首届绿色食品博览会,3天累计成交额236.1万吨,成交额74.4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次大会首开我国在绿色食品产地召开博览会的先河,在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对树立起我省绿色食品生产的总体形象,为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世界最著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做出了贡献。宋魁研究员所提建议,是其多年研究的结晶,是其责任感和创新的集中体现。”绿博会后,齐齐哈尔市政府在给宋魁的感谢信中写道。 在宋魁看来,黑龙江发展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特色,“绿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捆绑发展是一个大思路,把农业大省变成绿色农业和食品工业强省。”至今,宋魁已出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概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等30部著作,他的20多条建议也被国务院和省部级以上政府及企业采纳和实施。 如今,宋魁身兼多职,他是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省政府重大决策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亚所荣誉所长、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每天往来宋魁办公室的商企名流络绎不绝,都会尊称他宋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宋魁老师智慧超人、对形势判断准确,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又能提出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黑龙江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宝民说。 谈起成功的秘诀,宋魁说,一个创意、一个想法,背后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点子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但他表示,一个接地气的决策,并不是一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你行、不是我行,而是大家行。” 打造圈楼建文化博物馆 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年过70的宋魁仍然保持着匀称的体型,去医院体检,小护士惊诧于他超乎年龄段的身体素质,追问“是你本人吗?”一直以来,他遵循健康的作息方式,每天早饭后步行四十多分钟到办公室。 心态好,大概是宋魁年轻的秘诀之一。他的新浪博客,1500余条博文中,有300余条关于“心态决定一切”。他说,曾经有一名女网友给他留言称,“我之前每天抱怨丈夫,甚至多次想到离婚。看到你的文章,我觉得自己之前就是一个怨妇,从今以后,我不抱怨了。”宋魁办公室的牌匾,用草书写着“大气、从容、优雅、干练”八个大字,并作为微信朋友圈的签名。 凭人品做人、凭本事做事,凭把握机遇和整合资源做成事。是如今宋魁信奉的人生信条。采访宋魁是在三月上旬,他的日程表已排到半月以后。每月他要用20天以上的时间,穿梭在企业、各级政府之间,提供参考决策。 工作繁忙,并不妨碍他发现美、热爱美、享受美。在他眼里,万物有灵且美。冬日午后的暖阳、融化的冰雪、春天盛开的迎春花……年年岁岁上班路、岁岁年年景不同。他用相机记录下美景,分享到社交网站上,圈粉无数。在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宝宇杯”2016龙江最牛群主评选活动中,宋魁获得最牛群主·铜牛的称号。 宋魁说,年纪大了,吃喝玩乐已经很难成为享受,满足好奇心、不断探索新事物才是真正的愉悦。出门办事用滴滴、易到打车软件,下载读书类APP,用最快的方式学习。即使时光摧枯拉朽、旧时人事翻新,他却能在与新事物打交道中,找回探索的乐趣。宋魁说,“只有理解新事物,不断挖掘、不断创造,才会觉得生活刚刚开始……” “电车街12号是我梦升起的地方。这个口字型的楼体像一个摇篮,也是冰城文化名人的摇篮。”宋魁说,随着哈站北大门的竣工,未来圈楼可以打造成一个文化名人博物馆,打造成黑龙江日报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基地,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大都市综合体中,提升冰城文化品位。 1971年全家福,后排中间为宋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