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柏胜王宛秋记者李宝森)呼兰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体系和体制创新,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转型发展,拓展“三农”工作提质增效,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呼兰区全力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做好产加销衔接,调整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种植结构上,调减传统作物,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今年,全区调减玉米面积2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缩减至143万亩以下,扩大水稻、大豆、杂粮、蔬菜等优势作物面积,抓住“北菜南销”试点契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将突破30万亩;发展规模养殖,着力发展壮大“两牛一猪”规模养殖项目,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化牧场(小区)20个,重点推进伟嘉集团百万生猪和俯泉牛肉、天源肉牛、大罗湾肉猪、石人肉猪等大型养殖园区项目;推进一三产业嫁接融合,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乡村游,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突出发展绿色生产,全区绿色农产品认证面积力争发展到13.05万亩。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基础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大投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检测和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力争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同时,呼兰区积极推进农民创新创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全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示范,扶持引导农民自主创新创业,以村两委成员、具有创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为对象,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本领。今年全区将培训创业型农民1000人次,树立10个农民创业典型。促进农民合作创业,实施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鼓励引导农民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开发农业农村各类要素资源,重点在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民俗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领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农民众筹创业,借助腰堡街道“月亮湾关东小镇”项目建设契机,引入众筹理念,组织农民群众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发展特色小吃、农产品手工作坊、民俗客栈等乡村旅游产业。支持兴利米制品、大用合作社、地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业企业、规模合作社结对子,搞好品牌授权和产销合作,解决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 “三农”资源的开拓和发展,为解决贫困创造了条件。呼兰区今年底将解决最后8463名贫困人口的攻坚任务。全区各乡镇、有关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逐户亲自研究脱贫措施,精准施策,区乡村三级落实部门包保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子帮扶和行业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社保兜底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在对象、标准、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低保救助应保尽保。同时,加大督导追责力度,区农林畜牧局严格执行督查巡查和脱贫监督考核制度,一经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跟踪处理。健全失血救助防控机制,防止脱贫人口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确保贫困人口退得准、退得稳、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