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邢汉夫
“雨水已倒灌至车站主体基坑内,赶快把电切断,所有人员立即撤出基坑……”近日,一场防汛应急救援演练在地铁三号线二期工农大街站举行。一直以来,哈尔滨地铁建设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工程质量向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您好,进入工地请戴好安全帽。”1日,记者来到地铁三号线二期群力第六大道站项目工地,现场工作人员递来一顶安全帽。进入工地,记者注意到,工地里每个人都戴着安全帽,安全文明宣传标语和挂图随处可见。物料堆放整齐,尽管刚下过雨,工地内却不见泥泞。“规范冲洗工程车辆、洒水降尘、专人打扫卫生,所以工地一直比较干净。”工地人员说。
除了醒目张贴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施工现场还配备了安全工程师、安全员等,随处可看到各种安全警示标语。记者看到,目前该项目正处于车站基坑开挖阶段。“群力第六大道站基坑施工开挖的深度要达到15米。”中交一公局哈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TJ-13标项目部党组书记卢利民告诉记者,由于周边各种建筑较多,所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是一项挑战,为此,他们做了多种保障措施。“在基坑施工前,采取钢支撑,通过这种技术保障结构安全,避免塌陷。此外,在明挖基坑施工的各个方位,施工人员会设置监测点,通过仪器24小时动态监测。”卢利民说,如果出现偏差,会及时反馈,工作人员也会及时采取措施。同时,采取人工巡查,24小时倒班轮流现场巡查,确保安全。
卢利民坦言,目前工地里面的危险源主要有深基坑、用电、起重设备等,他们对于每个重大的危险源,每天通过不断加强巡查检查,排查隐患,确保安全。项目部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项目部应急救援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保障地铁建设安全,哈市地铁集团要求施工单位,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安全法治,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深化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实现“零事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