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组织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黑龙江省“55139”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广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和激励机制,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骄人成绩。 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55139”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技能人才总量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省现有技能人才152.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6.6万人,分别比2011年底增长4.9%和20%。优秀技能人才不断涌现,449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48人获国家级奖项、303人获省级奖项、8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建立18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2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技工院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主阵地。2000年以来,我省技工教育借助改革发展的东风,院校办学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全省技工院校达到127所,其中技师学院14所、高级技工学校12所、普通技工学校101所。围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技工院校普遍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育了机电、数控、制药等十大名牌专业。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已全部开展一体化教学。目前,我省现有国家级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5所、专业14个,省级试点院校9所、专业9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教学,100多所院校与省内外20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了联合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共赢的工作格局。近年来,技工院校每年招生保持在2.3万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十二五”期间,共培养学制教育毕业生29.8万人,2016年数据显示毕业生约有77%在省内就业。 职业培训稳步发展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企业、技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作用,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春潮行动”、化解过剩产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等专项行动,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定岗培养,培训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升。自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6.08亿元培训补贴资金,培训270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72%。以“技能扶贫百校行动”为载体,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全部纳入技能扶贫范畴,穷尽一类,使其免费接受技工教育,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全省有27所技工院校参与技能扶贫,共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96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培训4781人,有1920人经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 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打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省制定出台技能人才工作一系列措施,包括《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形成政策“组合拳”。2016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98113”龙江技能振兴计划的意见》,提出27条针对性强、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载体,采取项目化方式助推龙江全面振兴。 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发展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不断破除束缚技能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扩总量、优结构、强素质、提待遇、树品牌、造氛围,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供给支撑。 *着眼于解决技能人才与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还不适应的问题,落实培养载体,创新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能力,构建政府主导、各类培训机构广泛参与、企业和技能人才双赢的培养格局。 *着眼于解决校企合作层次浅、融合度不高,专业设置结构趋同、新专业开发速度慢,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天花板”、薪酬待遇低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推动技工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着眼于解决技能人才评价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等问题,深化评价方式改革,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等条件限制,健全技能人才凭能力、业绩和贡献,获得科学评价的制度政策。 *着眼于解决引才机制不畅、留才制度不健全、用才不到位等问题,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吸引更多技能人才落户扎根龙江,推动技能人才尽展其长。 *着眼于解决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薪酬待遇较低等问题,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促进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合理增长,激发其创新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