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尔滨市,提起无偿献血,人们啧啧称赞的就是徐金源。如今,他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的无偿献血者的榜样。
徐金源既是一名无偿献血者,又是热情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他从2000年开始献血,18年来共献全血和血小板338次,献血量达到26万毫升。如果以一个体重为60公斤、血液总量约4800毫升的成年人来算,他所捐献血液约相当于50多个成年人的血量。
他是哈尔滨市第一个无偿捐献血小板的人。那是2006年。徐金源记得很真切,因为当时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时,他还有点不相信。
“我经历了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全程,当时捐献血小板都是有偿的。那就是卖血。我当时觉得奉献血液,是用来挽救人生命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一天没有血液,就会发生生命危险的。生命是最大的事,是没有事情可比的。但收钱献血,就变味了,变成了一种交易。可拯救生命怎么能拿来交易呢!”徐金源深有感触地说。
徐金源给哈尔滨市无偿捐献血小板开了个好头,树立了榜样。人们纷纷学习。如今,哈尔滨市无偿捐献血小板都提前预约,最长时间预约排期长达3个月。在2003年,一直捐献全血的徐金源得知,人不仅可以献全血,还能献血小板。“全血每隔半年才能献一次,而机采血小板每个月都可以捐献,这样我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从此以后,徐金源再未间断,坚持每月献一次血小板。他说每次献血时,想着自己的血液会流进危重病人的身体,使他们渡过难关,他的心情都会特别舒畅。
说起第一次献血,徐金源说当2000年单位组织无偿献血时,作为哈尔滨热电厂一线工作班组的负责人,他带头报名,几个献血名额被工友们一抢而空。当时献了200毫升。第二次,在他走进街头献血车献完200毫升后,医生告诉他,一次献400毫升是安全的献血量。他马上要求医生再采200毫升,但没能如愿。从此后,他每次都是献血400毫升。
“今年6月30日,我满60岁了。到了法定无偿献血截止的年龄了。虽然我到了规定的年龄不能献血了,但我还能做无偿献血志愿者,为献血者服务啊!”徐金源高兴地告诉记者。
“我们不是雷锋,但我们可以学雷锋啊!”这是徐金源的口头语。
徐金源是最早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献血者。
图为徐金源和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