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兰院士指导团队科研人员做研究。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本报记者彭溢 766人感染,288人死亡,2016年冬季至2017年春季,我国H7N9流感第5波疫情严峻。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合作实验室将H7N9流感病毒列为“最有可能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而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国只有3个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病例。 “中国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再发生人的H7N9感染病例了?”外国科学家追问。 “我们对家禽进行了H7N9疫苗免疫,阻断了H7N9病毒感染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团队“掌门人”陈化兰掷地有声地说。 效果显著的H7N9禽流感疫苗,正是陈化兰带领她的团队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研制出来的。2002年回国以来,她不忘初心、孜孜以求,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国狙击禽流感的战役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10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上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走近陈化兰和她的团队,探寻他们在与禽流感病毒对决中能够一次又一次奏响凯歌的秘诀。 冲破固有观念 用科技降伏“狡猾”病毒 走进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似乎不会感受到这里时刻进行的“病毒攻防对决”。然而,“禽流感病毒天天在变异,新的变化会带来新风险。”陈化兰和团队一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毁灭性疾病,属A类传染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频频发出警告:一旦病毒发生变异,在人间传播,将会危及全球千百万人的生命。以往世界各地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通行的办法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家禽全部扑杀。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而且对于养殖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为什么不寻求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2002年,刚刚回国的陈化兰大胆提出:“研发出新型高效的疫苗进行防控是‘四两拨千斤’的最佳选择。”回国不久,她领导的实验室被农业部指定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负责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诊断、流行病学监测及防控技术研究。她及其团队通过建立反向遗传技术等先进技术平台,开展了新型、高效防控疫苗的研究,先后研制成功H5N1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灭活疫苗、重组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等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禽流感疫苗,并及时在我国家禽中推广使用,不仅为我国禽流感疫情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大量出口东南亚及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持续开展新型疫苗研发,已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禽用DNA疫苗,水禽专用的禽流感重组鸭瘟载体活疫苗也处于新兽药注册阶段。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一剂小疫苗,四两拨千斤。陈化兰说,“家禽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针对流行株的疫苗,就对禽流感病毒‘刀枪不入’。”截至目前,陈化兰及其团队研发的疫苗在国内外累计应用超过2300亿羽份,为我国和相关国家H5高致病性禽流感实现“可防可控”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创造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几率。陈化兰带领的实验室于2008年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指定为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2013年被国际粮农组织(FAO)遴选为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 狙击禽流感病毒始终战斗在一线 10月20日是周末,但在哈兽研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陈化兰及其团队成员仍在进行着紧张的工作。 “对付流感病毒就像打仗,你只有把它研究得很透,才能知道怎么去对付它。”陈化兰认真地说。 在进行“疫情诊断、疫苗研究”的同时,陈化兰带领团队加强了我国禽流感流行病学主动监测,并开展了系统的病毒基础生物学研究。实验室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中国大陆禽流感病毒毒株资源库及其流行病学信息数据库,阐明了我国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演化、抗原变异及致病和跨宿主传播机制,为禽流感疫情的预警预报、诊断和疫苗产品的研制与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每当有疫情出现,陈化兰和她的团队都奋战在狙击禽流感病毒的最前沿。 2013年3月,当新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国人、引起公众极度恐慌时,陈化兰团队临危受命。 “我们第一时间派出去多支队伍去采样。采完样,马上进行研究分析。”陈化兰介绍。整个团队争分夺秒与H7N9禽流感病毒“赛跑”,就“病毒从哪里来?哪些动物身上有病毒?人为何被感染、致病及致死?是否会引起人流感大流行”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探寻答案。 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公布不到48小时,陈化兰团队就从活禽市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类似病毒。根据研究结果,他们建议立刻关闭感染地区的活禽市场。有关部门采纳她的建议后,新增人感染H7N9病例迅速减少。 “2013年出现的H7N9病毒虽然能够感染人,但对家禽不致病,鸡感染后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这给及时发现病毒带来困难。”陈化兰说。 据家禽协会统计,由于H7N9病毒感染人造成的恐慌,使家禽及禽产品滞销,仅2013年禽类养殖行业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2017年9月,陈化兰团队研发的针对H7N9流感病毒的禽用疫苗投入使用后,极大降低了该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和流行,并有效阻断了病毒由禽向人的传播。 由于在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和在禽流感疫苗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影响,陈化兰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2013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入选理由是她“帮助中国平息H7N9禽流感疫情”;她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时时备战 打造最强流感病毒防控团队 即便已经站到世界领先位置,但陈化兰及其团队始终保持“备战”状态。陈化兰告诉记者,“禽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家禽,也可以感染候鸟。跨国迁徙的候鸟很自由,飞去哪个国家都不需要‘护照’。如果它们身上携带了病毒,和当地的家禽一接触,就有可能发生疫情。我们时刻都要保持警惕,随时应对新出现的疫情。我的团队中有邓国华研究员和施建忠副研究员两员‘大将’专门负责禽流感病毒的监测。” 记者在实验室见到团队副研究员施建忠时,他刚从河北、重庆、青海、新疆等地进行常规禽类采样回来。“10月以后,我和邓国华老师一般都是周一出去,周五回来,周六周日到单位对样品进行测序、生物学特性分析等研究。”施建忠告诉记者。施建忠来自新疆,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陈化兰团队,现已工作15年。在疫情暴发期间,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说,“做科研的都这样,我们团队很少有人休假,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100%的投入。这是陈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对我们的要求。”施建忠认为,“正是因为陈老师的执着以及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治学态度,才能带领我们团队将流感研究和防控做的这么好。” 目前,陈化兰团队有80多人,固定科研人员有19位,其中8位研究员,7位副研究员;还有5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部分科研助理。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在陈化兰的带领下,都围绕着动物流感病毒的研究和防控紧密协作。每当接到重要任务时,陈化兰都会精心布局、整体调配,协调不同岗位的人员紧密配合,达到效率最高、成果最优。 田国彬研究员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疫苗研发更新工作。他感慨道,“陈老师非常敬业、直率、有凝聚力,在她的团队工作虽然累,但同事之间团结协作很愉快。团队的评价机制就是看你工作做得怎么样,大家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陈化兰团队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国际上研究流感的实验室,要么做流行病学监测,要么做病毒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要么做疫苗的研发,而陈化兰的实验室可开展全链条研究。“我们在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方面的综合实力以及做出的实际贡献在国际上首屈一指。”陈化兰自信地说。 不忘初心 坚守科学家的国家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中国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陈化兰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当被问道,“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在科研路上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她的回答简洁而坚定,“是责任感!” 答案一如当初。2002年,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流感研究中心进行了3年博士后研究的陈化兰,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领先的技术,她选择回国带领自己的禽流感研究团队。 当时,国内流感实验室的研究条件还无法和美国相比,国外指导老师挽留道,“你年轻,有天赋,在美国会有比较好的前途。”陈化兰则考虑,“中国是养禽大国,如果没有掌握很好的禽流感防控手段,国家可能会遭受很大损失。我们一定要有中国自己的流感病毒防控技术。”她的想法得到了农业部、中国农科院领导的支持,哈兽研也为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验条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副研究员曾显营十多年来一直在团队从事疫苗研究和种毒更新工作。他告诉记者,“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发现什么样的病毒,我们就能及时储备相应的疫苗,并且保证疫苗能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现阶段,我们正在做疫苗的更新和新型疫苗研究工作,希望可以用一种疫苗阻击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时时刻刻都会来攻击动物或人,所以要研究非常有效的人用药物,目前我们实验室的青年才俊李呈军研究员就致力于寻找人用药物靶点上。”陈化兰说,“这些工作将为人的流感治疗药物研发做出贡献。” 近年来,陈化兰主持承担了20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结果先后在《科学》(Science)、《细胞宿主病原体》(Cel l Host·Micr obe)、《细胞研究》(Cel l Resear ch)、《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带动我国动物流感研究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年11月,陈化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迄今为止在我省工作的第一位女院士。她在与团队成员分享感悟时说:“你只管勤奋,上天自有安排。” 采访结束时,记者注意到陈化兰的办公室简洁素雅,她座位正上方悬挂的一幅刺绣上,一株兰花静静地盛开。面对在禽流感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个个“重量级”荣誉,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心态,带领团队坚定地朝着下一个科学高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