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分场二队在收获小麦。
1978年的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农具场一角。
1978年,引进的美国机械正在田间作业。
2018年,4台世界顶尖级玉米联合收获机正在进行联合作业。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黑龙江友谊农场,这句话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对促进友谊农场的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它赢得了“天下第一农场”的美誉。 改革开放前,友谊农场的农业机械主要为小马力的苏联机械和国产东方红、铁牛等,能耗大、效率低,与当时国际上的先进农机相差甚远。 1978年,友谊农场引进了60余台先进的美国农业机械,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成套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机械的农场,五分场二队从此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起点。 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但带来了惊人的生产效率,也在中国缩小与世界农业机械化差距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内众多企业参照这些机械开展了技术学习与创新改良。现在国内的大翻斗、装载机、挖掘机,很多都是以当年农场这些机器作为样机生产的。 2002年,友谊农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精准农业项目的农场,与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由谷物收获机、土壤取样分析设备、保护性耕作系统、变量播种机、变量喷药机、作物信息采集仪、卫星定位及差转系统和专家系统组成的精准农业试验。经过综合组装配套,使大马力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精准化、标准化作业。 到2018年末,友谊农场农机总保有量达到4.7万台(件),农机总动力47.5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率99.8%,亩均动力0.29千瓦。农业科技贡献率78%,农业标准化覆盖率100%。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提升,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经过综合组装配套,也在友谊农场以及黑龙江垦区得到广泛应用。 从人拉肩抗,到大型机械,再到精准数字农业。40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友谊农场的农业机械化跨越发展之路,也见证了黑土地上农业现代化的铿锵步伐! 刘晓萌徐宏宇益农张伟本报记者邱成蒋国红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