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师范附小课后服务的轮滑课上,老师在为孩子们做动作示范。 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课后服务的创客3D打印社团。本报记者赵一诺摄
□本报记者赵一诺徐佳倩 我省《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力推动了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面对家长的赞许和好评,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心声。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孙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帮助众多家庭解决这一热点民生问题是学校的责任所在。当然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中包含着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我们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岗位细则,课后服务安全应急预案,加大对课后服务时间的巡查力度,建立课后服务巡查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工作安全有序。”孙欣认为,要协调好这一切,须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据了解,在加强课程管理方面,继红小学提出了课程“四定”要求,即定方案、定年度课时计划、定教师和定教材工作要求。孙欣介绍说:“要在确定教师工作岗位,规范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教师工作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孙欣说,要想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课后服务管理上必须做到细致严谨。学校每日实施“三查”管理,“一查”是班主任检查本班学生是否进入相应的活动教室;“二查”是值日教师在课后服务期间要多次巡查,并关注各班授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关注班级内学生的活动状态;“三查”是值班领导查,即检查当天上课的教师是否准时进班授课,班主任是否核查本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情况,值日教师是否进行巡查等。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制度,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做到安全责任明确,职责网络化,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实施,让惠民工程更透明。 继红小学实施课后服务三年来,每年参与学生的数量呈递增状态,家长对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认可度越来越高,学生也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参与热情。孙欣表示,接下来,除了要强化课后服务与兴趣课程的深入融合与开发外,还要搭设深化素质教育新平台,拓展融通校内外教育的新途径,架设学科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新空间,开创学校、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学期末成果评价和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的课后服务评价新方式。 对于“课后三点半”问题,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像种子一样有无限可能,不断推进‘课后三点半’工程发展,实现全方面育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曹永鸣表示,办好课后服务工程,还要不断总结经验,重视数据,实现个性化服务。据他讲,自学校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学校进行了多次调研,通过家长需求调研表,学生需求调研表等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数据看需求。从数据中发现,中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更侧重于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阅读活动、科技活动和艺术活动等。“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学校开展了室外研修课,走进大学、走进科技馆、走进博物馆、走进田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体验不同的特色课程,既提升了孩子的多元素养,又能够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曹永鸣说。 我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课后服务工作中,“安全”是家长关注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遵循的底线。教育部门将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公益性机构资质的审核和监督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资质的公益性机构目录。同时也会鼓励学校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尤其是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制度,为课后服务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在学校对服务人员素质的把控上,要求对于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政治、品德、健康等情况,必须进行严格审核。目前各学校在上级部门的监督下,正在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的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已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等,随时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该负责人说,“解决家长按时接送之‘难’和学生课后看护之‘忧’,这正是我省出台《意见》的初衷,竭力完成好这份‘民生所盼’是我们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