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米娜 看痕知枪,观弹识人,在新中国公安刑侦事业中,“崔道植”三个字就是一个传奇。 崔道植是全国著名痕迹检验专家、我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中国“刑警之魂”、公安战线的“瑰宝”。 崔道植转业参加公安工作后,一头扎进公安刑事技术研究实践,从一名“新兵”成长为全国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用精湛的刑事勘验技术,透视犯罪,打击罪恶,保护人民,回报着党和人民的恩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崔道植把全部精力倾注公安事业,85岁高龄仍然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铿锵誓言。1994年从黑龙江省公安厅退休以来,崔道植退而不休,始终工作在刑侦一线,每年都要十几次被抽调参与疑难案件侦破工作,1999年被公安部聘为首批特邀刑侦专家,2006年荣获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奖。 崔道植以“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为座右铭。在岗时,工作通宵达旦,很少顾及家庭。退休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顾及自己的身体。62岁时,他为了研究膛线痕迹提取技术,先后访问国内7所高等学府和3所精密仪器研究所,跑遍国内三大铝厂和铝箔片厂,亲自到4个机械加工厂制作模具。最终,自主发明了特制铝箔胶片提取弹头膛线痕迹技术,在全国13个省市39家单位推广应用;83岁时,连续加班三昼夜,完成我省命案积案指纹比对专项会战中70多起疑难命案现场指纹比对任务,许多积案在他标注提示下成功告破;84岁时,他接到公安部邀请,为深圳一起疑难案件做鉴定。就在接受任务当天,他的背包带突然断裂,一个铁卡子弹射到左眼,造成一个L形伤口。他忍痛带伤工作三天三夜,做完鉴定才诊治,伤口缝了4针。 “进入组织大门‘第一天’,获取了支撑一生的力量。”提起初心的起点,崔道植记忆犹新。 怀着一份真挚的信仰,崔道植一路走来始终步履铿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潜心研究公安刑事技术,撰写《枪弹底座痕迹拍照规范》等系列论文,全部入选公安部专业教材,并在国际刑警年会发表。同时,他相继完成手印、足迹、枪弹痕迹等科研课题,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系统、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等国内领先的刑事侦查软件,首创特制铝箔胶片提取弹头膛线痕迹技术,开创指甲痕同一认定、牙痕同一认定。尤其是他从警至今,检验鉴定痕迹物证超过7000件,经他亲自办理的重特大案件中的痕迹或疑难痕迹检验鉴定1200余起,无一错案。他练就“看痕知枪”“观弹识人”以及辨别纤细弹道痕迹的绝技,为甘肃白银系列强奸残害女性案,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白宝山袭军袭警案等全国大案要案成功告破作出重要贡献。 崔道植对待工作的勤勉作风,也让自己的家庭拥有了一种特殊的醇厚之风。崔道植对自己要求严格,同样对三个儿子都有着严格要求。其中老儿子崔英滨继承父业,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从事痕迹检验工作。崔英滨原系现役干部,当年是父亲硬性要求他转业至公安机关传承“痕迹检验”事业,而且不让他留在省公安厅,提出“必须到最艰苦的一线积累工作经验”。2018年春节,崔道植第一次问老儿子:“爸爸让你从事这个工作,后悔吗?”崔英滨回答:“只要是爸爸让我做的事情,从不后悔。” “当我投身公安工作,便理解了父亲。这十几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支队领导、同事对我的鼓励帮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算是没有给老爸丢脸。”崔英滨说,“我们哥仨性格上像父亲,工作上也与他一样很拼。” 既有一鼓作气的干劲,也有咬定青山的执着。64年岁月,崔道植一路走来初心不改,用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坚韧信念书写了一名中国刑警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