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华本报记者孙昊
2月24日下午,奋战一周的谢凤杰主任和李海红、张晓东两位医生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因为首例转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已转至定点医院进行14天隔离观察的好消息,坚定了牡丹江省级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全体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信心,他们激情满怀地继续投入到这场与病魔作殊死较量的战斗中。
2月17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省级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启用以来,共收治患者4例,经过57名医、技、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病情均已逐渐好转。
据了解,该区域中心共4层,1层为会诊室,2、3、4层为患者病房,能接诊10至20名患者,每层都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实行封闭管理。收治重症患者病房为负压病房,不影响医院其他科室的正常诊疗,也不影响普通患者正常就诊,感控流程得到省、市专家的指导。
第一班进入该区域中心的李海红医生是一名老党员,也是该院重症医学科的骨干,虽然孩子只有3岁,但疫情面前,她主动请缨,展示了一名党员、一名白衣战士的医者仁心。
目前该区域中心的57名医、技、护人员分4组,医生采用12小时一班轮转制,护士采用4小时一班轮转制,24小时无休,保证各项救治工作有序进行。他们每天不但要为患者进行大量的治疗与护理操作,还要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月9日,牡丹江医学院接到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建设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的通知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召开专题推进会议研究。红旗医院本着“四集中”原则,按国家感控标准进行全院重新布局,将独立综合病房楼腾空,改造成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2月12日该区域中心改造完成后,医院迅速集结呼吸、感染、重症医学等学科中坚力量组成医生团队和护理团队进驻中心,并成立了重症救治专家指导组,完成了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规范流程培训。同时,医院医、技、护人员第二梯队也准备完毕,随时可以进入区域中心接替第一批队员参与病人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