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9日讯(记者谭湘竹李美时)作为出门“三宝”的其中一宝——戴口罩,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口罩怎么戴才科学?在19日举行的我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孙巍为大家“答疑解惑”。
针对普通公众,孙巍谈到,如果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不用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应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要与其他人保持小于或等于1米的近距离接触。如果是咳嗽或打喷啶等感冒症状者、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特定场所人员是指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孙巍建议,戴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已足够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等重点人员,孙巍说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此外,还有一类人群是职业暴露人员,孙巍说这类人群需要戴医用外科口罩和最高防护需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孙巍还特别提醒,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