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昊 4月22日,又有两名重型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奋战一周多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首战告捷,让人振奋,令哈医大医疗队信心满怀。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关系到战“疫”成败与否。4月13日晚,一支由哈医大附属4个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精锐之师驰援牡丹江,与先期抵达并已开展工作的医生汇合。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参与过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进驻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决战重症监护室,展开了与病魔的激烈交锋。 “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隔离休养结束仅4天,3岁的宝贝儿子还没亲近够,哈医大三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海涛就踏上了支援牡丹江的征程。这已是他近3个月来,转战的第三座城市。 作为领队,刘海涛和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费东生,每天早8时就已在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开始工作,9时30分与国家卫健委支援绥芬河工作组的国内顶级专家会诊,讨论疑难病例的病情。随后他们就换上厚厚的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你已经回到了祖国,这里有全省最好的医生,我们一定让你好起来,让你和家人团聚……”他们这些感人的话语给了患者最大的鼓励。有了患者的配合,他们的治疗也取得了最大的效果。 4月18日、19日,他们先后为两个曾经生命垂危的患者成功撤掉了气管插管。生命活力在患者体内逐渐恢复。刘海涛医生说:“一周来,虽然隔着3层手套,但我能感到患者努力求生的信念和性命相托的依赖,看着那一双双充满希冀的眼睛,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ICU病房的护士工作强度大,不仅接触患者时间长,还要帮患者处理排泄物,感染风险高。 4月21日18时50分,哈医大三院护士兰草提前来到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为20时上班做准备。她对记者说:“这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有10年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经验,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工作过1个月左右,这次主动报名参战,能有这样的经历我非常珍惜。” 面对危重症患者,连续奋战4小时,ICU病房内的工作有时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穿上厚重的防护装备,半小时不到就汗如雨下,鼻梁、脸庞被口罩、护目镜压出了水泡和印痕,经常处于严重乏氧状态…… 一周多时间匆匆而过,哈医大医疗队队员与红旗医院医护人员并肩战斗,先后有3名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2名重型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刘海涛医生说:“看见监护仪上的数字趋于正常,看着他们离开ICU病房,我们所有人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将是我们不变的誓言。” 刘海涛医生在给患者做检查。 本报记者蒋国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