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晨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总体来说,目前部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贾红涛代表建议,抓住农民参与和政府帮扶的结合点,推进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推行“多村一社区”模式,将一些空心村、小村、不宜规划的村向中心村合并,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国家在出台政策的同时,通过合村后将空闲的宅基地进行整合,并给予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资金支持,在欠发达地区打造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树可复制典型。另外,当前在部分农村进行的拆除残墙断壁、破旧房屋,改厕等做法不完全适合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资金应集中管理,集中投资。应立足实际,合理规划建设乡村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铺设中心社区内外排污管网,确保公共资源配置不缺位。还应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农村可操作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确定合理使用土地面积等办法,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工作落实。用足用活现有支农惠农政策,特别要积极探索重点推进村统筹涉农资金整合捆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同时,集中力量对已经有基础的村屯给予真金白银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