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周宁张漫子熊琳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电影发展最困难的九十年代,也享受了黄金时代的殊荣。当下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戒绝文艺浮躁的心态、营造崇德尚艺的风气、重塑健康批评的氛围,让年轻一代把中国电影接过来。”谈及中国电影发展现状,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如是说。 “中国电影,要票房,更要责任和口碑” 经历去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洗礼后,电影界出现了可喜变化。“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白毛女》公演70周年,在涌现《百团大战》《启功》等佳作的同时,由文化部主导、北京电影学院参与摄制的我国首部‘3D版歌剧《白毛女》舞台艺术片’,让传统经典插上高科技翅膀,巡演反响很好。”张会军介绍。 “拍摄《白毛女》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160多名电影学院师生展开包括3D镜头角度、立体感捕捉等诸多技术研究,攻克了3D拍摄工业流程、技术标准难关,为国家3D影院的放映、制作以及设备制造提供诸多技术参考。”张会军说,拍摄这部影片,不仅巩固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学生也习得了先进理念和技术。 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背后显现的过度娱乐化、脱离生活等文艺浮躁问题不能忽视。张会军说:“电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我们需要市场、需要票房,但要钱不能放弃责任,要票房不能丧失口碑。” “电影最大的功能是认知功能,然后是教育功能,最后才是娱乐功能。我们现在过多强调了娱乐功能,以及通过电影获取的商业功能。”张会军认为,中国电影的软实力亟待提高,需要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监管措施的具体考量。 “当‘明星股东’忙‘绯闻炒作’,哪有时间搞创作?” “崇德尚艺是电影人永恒的主题。”看到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电影人忽略创作而跨界变身“明星股东”“地产开发商”和“资本大亨”,张会军感叹,“都当了所谓的‘一哥一姐’‘一叔一嫂’,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心向于静、戒绝浮躁的精品创作中?” “绯闻炒作是娱乐圈不能回避的问题。”张会军一针见血地揭批,“为获得高票房或吸引受众眼球,不少所谓的绯闻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谁和谁吃饭了、拥抱了、打架了,后面谁悄悄跟拍,都按照‘台本’进行。这种行径不断挑战公众的忍耐度,甚至伤害到艺人的家人,太恶劣、没底线。” “必须看到,当前很多自由影视工作者一无团组织、二无党组织,有的只是片约不断、疲于奔命:白天见面会、发布会、首映礼、广告代言、剧组拍戏,晚上逛夜店、醉酒吧甚至吸毒品。从不读书看报,也没系统学习,对中国人文历史都不掌握,再不跟外人接触,把自己慢慢封闭起来,变得孤陋寡闻……”张会军说,这是一些年轻影视演员真实的生活现状。 “另一方面,有些演员也身心俱疲、无奈伤感。”张会军说,“他们时时注意形象,说话要讲究分寸,不能像普通人牵着小狗逛街、买冰棍、买早点,出门都要戒备,防止别人说三道四。他们完全是公众人物,没有隐私,肯定难受。” “文艺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对于自由文艺工作者这一新文艺群体,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张会军认为,这给我国的行业团体和协会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会军说,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影协贴心服务的功能和组织管理的作用,把自由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不断创造学习机会,切实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个人修养和社会感悟能力,使其有归属感、崇敬感、服从感和奉献感。 不能把健康影评等同于人身攻击 “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要重塑健康的文艺批评。这为影评人指明了工作方向。”谈及当前的电影批评,张会军说,“中国的影评水平亟待提高。与此同时,面对一些健康的批评,有些文艺工作者根本听不进去,一评就暴跳如雷,认为是诋毁污蔑、人身攻击。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影响了票房和腰包。” “当下,电影市场存在‘红包影评’,就是拿人钱财替人说话,小骂大帮忙,红包的厚度决定评论的高度。”张会军举例说,“有的公司为了炒作影片,杜撰‘正反两方’,正方说罢,反方一条条反驳,引发庞大粉丝群体和受众关注。这不仅欺骗了受众,而且极大浪费了公共传播资源。” 重建文艺批评秩序、重塑文艺批评环境迫在眉睫。“要鼓励有正义感、有专业水平的批评,目的不是打死、不是贬低,而是帮助提高。”张会军建议,为让被批评者诚心接受批评,可采取召开小范围意见会、座谈会等方式。“比如,请被批评者熟悉的长者、老师、朋友等跟他们畅聊,既控制了传播范围,又潜移默化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上图为歌剧《白毛女》舞台艺术片剧照。下图为《启功》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