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闫一菲 “绝大多数人是‘80后’、‘90后’,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这是一个由39个年轻人组成的公益团队,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他们因公益情怀和梦想放弃了优渥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从四面八方来到黑龙江从事公益事业,成立了黑龙江省阳光健康服务基金会,以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敢闯敢干的作风为我省公益慈善领域带来一股清风。 因“公益梦”扎根黑土地 “我们这支队伍的突出特点就是年轻,都是‘80后’、‘90后’,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高知’,都是来自于浙江大学、人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英国国王学院等名校的毕业生。39人团队,有6个博士,大家是为了共同的公益梦想走到一起的。”黑龙江省阳光健康服务基金会秘书长刘子齐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小伙,之前在浙江大学读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一直从事公益活动,在参加公益活动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等他硕士毕业准备回家乡专门从事公益工作的时候,这群“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却拥有同样情怀和梦想”的年轻人便跟随他一起回到了黑龙江,“不少人都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待遇和条件,有人连‘年薪80万’、身居‘地区总裁助理’要职的工作都不要了,就是为了做公益。”刘子齐说。 刘子齐谈及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开展公益事业,是因为黑龙江发展公益事业的潜力更大。他说,“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公益事业发展程度比黑龙江成熟,资源、资金更丰富,但他们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购买公益组织服务上,而不是自己身体力行去做这个事情。而我们省对公益活动需求更大,需要帮助的人更多,是属于离公益更近的地方,因此我们的公益舞台也就更宽广。”其次,他认为我省具有很好的“全民公益基础”,他说,“我省虽然属于不发达地区,但却是国内全民公益的典型,我们在我省开展公益事业也是向先辈的一种致敬方式。” 开发我省首家“互联网+公益”网络平台 自从2014年9月成立我省第一家专注于健康服务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黑龙江省阳光健康服务基金会以来,刘子齐和他的公益团队共募集来自国内知名企业、天使投资人等机构和个人资金数亿元人民币,并在多家政府单位的支持下,联合企业、公益组织和高校,先后成立了十余支专项基金,举办了大型公益项目和数次公益活动。 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公益组织,该基金会的表现着实出彩,除了各种线下活动外,该基金会还开发了“益简单·公益之家”互联网公益信息平台,这在我省,甚至是东北三省都尚属首例。 刘子齐介绍,该平台是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公益资源配置的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各类正规民间组织提供开放式注册、形象展示、品牌传播、资源对接、协同创新、公益咨询等功能和服务,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解决各公益组织运行难题,提高各公益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公益组织筹款和项目运作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公益慈善组织的协同与发展。“‘益简单·公益之家’作为我省首家‘互联网+公益’示范性公益网络平台,已成为我省唯一官方指定免费公益慈善信息发布平台。9月1日《慈善法》公布之后,我省所有经过资格认定的公益慈善组织都会在这个网站上完成信息公开,还可以通过网站发布信息,寻找志愿者或者公开募集。通过该平台,形成我省公益信息的‘大数据、大整合’,有利于我省建立和完善公益资源共享、项目运作透明、公益组织互动、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同步的公益事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公益”能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 对于未来的发展,刘子齐和团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推动黑龙江乃至整个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基金会这些年轻人,有许多好的创意和想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拓宽发展思路,借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之势,提升基金会运行与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刘子齐表示,传统的观念觉得公益就是扶贫就困、捐献爱心,是一种很狭隘的想法,其实公益慈善事业不但具有社会效益,还具有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的社会效益,它可以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他举例说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公益就是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像美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从事公益,这些人通过这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微软最大的股东也是基金会,微软大部分决策是基金会决定的,这也是公益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例子,但我们国家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还远远落后,达不到这种程度,希望以后能朝这个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阳光健康服务基金会设立“双创”引导专项基金,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尝试公益事业产业化运营。除了自身努力外,刘子齐也呼吁政府部门能重视公益事业,引领慈善经济创新发展,“希望政府能从战略层面更加关注支持公益事业,真正认识到公益事业的价值,把它提高到和商业等产业同等重视的程度上来,将公益慈善做成产业,不仅能解决扶贫助困的根本问题,也将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图为黑龙江省阳光健康服务基金会公益团队成员在“青媒煮酒创业沙龙”上为大学生解析创业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图片由该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