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当今世界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在密切注视国际市场的动向,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竞争战略,由过去注重资源型、数量型的产品开发转向注重高科技型质量型的产品开发上。名牌产品是质量优化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和国家一个时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基和法宝。这种转化的着力点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可以说,产品质量和名牌产品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永恒主题和秘密武器。在竞争中,哪个国家产品质量好、名牌产品多,哪个国家就能占领市场,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价格的垄断让位于名牌产品的垄断。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是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竞争,把产品质量拿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较量。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国外市场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着能否挡得住和出得去的严峻考验。就国内市场而言,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崇尚和购买名牌产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努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抓好名牌产品的生产,不单是产品规格、质量标准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国实行扩大开放以后,各国的产品互相交换,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不高、名牌产品少,不仅卖不上好价钱,而且直接影响企业和国家的声誉。所以,我们应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这个高度来认识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的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和我省对产品质量日益重视,提出了科技立国、质量立国和科技兴省的战略思想,并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改造老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颁布的产品质量法,把抓质量纳入法制的轨道。这些工作作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必须看到,当前产品质量问题还相当突出,不要说名牌产品少,许多产品连合格标准都达不到。主要原因,除了某些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之外,更主要的是缺乏质量意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的生产经营者利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存在的矛盾,钻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的空子,采取种种非法手段谋取暴利。其主要表现是窃取商标,冒名顶替;以次充好,鱼目混珠;降低标准,蒙混过关;掺杂使坏,坑害群众。一些假酒、假烟、假药、假食品等充斥市场,搞得消费者真假难辨,心神不安,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败坏了合格产品或名牌产品的声誉。这些问题说明,抓产品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清醒地看到,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问题,我们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的全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下大力气,全方位地狠抓。 一、在生产上从严管理 当一个企业已经具备生产某种产品技术水平后,关键在于加强企业管理。三分在技术,七分在管理。这是一些生产名牌产品企业的一条成功经验。具体说,一是全面实行质量管理,完善以质量体系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机制。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将质量纳入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把质量问题解决在生产过程中,走马前炮,不下马后炮。通过严格的质量机制,确保整个体系运行有序,生产最佳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生产经营务必结合产品质量标准和特点,做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二是加强质量监督,按照名牌产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对于属于生产工艺流程,管理不严而造成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的问题,可采取技术监督,改进加工环节,提高管理水平的办法来解决。三是把产品质量与生产者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二、在经营上开拓市场 一种名牌的诞生无不经历艰难的市场开拓历程,而市场的占有率越高,越能扩大它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的比较,寻找生产名牌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拿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借鉴中外企业名牌产品产生的经验,都是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吸收其他同类产品优点的结果。我们的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三、在服务上跟踪问效 服务包括商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两种形式。通过售前服务,向广大消费者热情介绍产品的规格、性能、质量,让消费者消除顾虑,放心购买这种产品;通过售后服务,一方面观察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和认可程度,一方面广泛征求消费者对此产品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吸取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这种不费分文,由广大消费者会诊的办法,不仅可以扩大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而且是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的重要途径。再一方面,要使某种产品产生名牌效应,必须敢于实行承诺制度,包括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安全保证等方面内容,质量问题不仅要实行三包,而且量情向消费者赔偿经济损失,这一点对树立名牌产品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队伍上提高素质 一个企业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最根本的是取决于职工队伍自身的素质,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思想素质,培养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教育职工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把企业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利益,把企业的兴衰视为自己的荣辱,树立为维护企业荣誉和利益,勇于克服困难,主动承担任务,拼搏进取的精神。二是提高业务素质,培养技术过硬的人才。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工作的职工,都应对本岗位的技术业务熟悉或精通,能够做到本岗位、本环节不出任何差错,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规定标准。 五、在宣传上加大力度 名牌产品确实得质量过硬,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但也必须形成强烈得舆论氛围,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消费者心中打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皇帝女儿不愁嫁、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同质量的产品,哪一个能在消费者心中抢占位置,关键看谁宣传的力度大。所以,企业要高度重视广告宣传,讲究宣传艺术。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大动作的进行宣传,在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大作广告宣传的同时,要抓住一切宣传的有利时机。比如,利用节庆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要抓住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俄博览会、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等有效载体进行宣传。总之,宣传形式应多种多样,变换载体,使消费者喜闻乐见。 六、在目标上精心培养 一是创造名牌产品不仅是企业的事,更是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的事,应统一规划,统筹研究。应把名牌产品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确定发展项目,摆上政府和行业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二是不同行业和部门应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指导,从中筛选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名牌产品的着力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巩固和发展现有名牌产品的成果,帮助企业扩大名牌产品的竞争实力。三是各级政府、行业和部门的领导应实行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帮助企业解决创造名牌产品的难题,并把能否在一定时限内打出名牌产品作为考核工作政绩的重要标准,与他们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七、在政策上大力扶持 对名牌产品的创造和发展应采取积极的政策,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坚持优先投入的原则,保证名牌产品生产的需求。二是在资金投入上可优先贷款,并适当调低贷款利率,保证资金的供给。三是工商、税务、交通、能源等经济杠杆部门应多方面放宽有关政策,放水养鱼,壮大名牌产品的实力。 八、在发展上不断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名牌产品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新技术不段涌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企业要保住名牌产品的优势,必须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实行名牌产品的裂变战略,以老名牌为依托,进而发展新名牌。 九、在开发上联合攻关 开发新产品,尤其是创造出名牌产品,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时间长、见效慢。企业应采取借梯上楼、借船下海的办法,走联合开发之路。一是与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搞联合,利用他们的人才、技术优势,解决名牌产品开发上的难题。二是向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靠拢,通过嫁接改造原有的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同时,着力吸收国外名牌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三是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一方面,如果他们手中有好的科研成果,可以购买专利或合作开发;一方面聘请科研人员帮助企业研制新产品和名牌产品。企业走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研制新产品的路子,这是企业加快名牌产品生产步伐的有效捷径。 十、在法律上提供保障 名牌产品是企业经过艰苦奋斗和长期的市场竞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的牌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有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生产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既严重的坑害了消费者,又损害了名牌产品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假活动,对生产出售假冒的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必须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要把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并用,实行严治狠罚,让那些靠非法竞争,投机取巧、挣黑心钱的人再没有立足之地。执法部门应把保护名牌产品作为一项重要责任,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作者系黑龙江省科顾委副主任、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