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叶青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全面从严治党,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不愿参与创新、不敢谋划创新和不会落实创新的思想阻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创新积极性,既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更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勇于担当,破除认识误区,做引领创新的带头人,率先创新的践行者。 一、破除创新是科技人员和专业人士专利的误区,提升万众创新自信 万众创新的关键是相信人人皆有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自信,激励创新自信是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产生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创新自信,还要激励带动群众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自信、激发创新意愿,不仅需要语言激励、思想动员,还需要把自我期许与行动中感悟相结合。创新自信既来自于思考,也来自于行动。人们通过实践一旦产生了创新成果,成功的喜悦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渴望进行更多的创新,从而提升创新的自信和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构建产业新体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等。这些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聚焦于经典创新,主要依靠专业人士完成。在重大科技进步之外的大量低层次创新,则要靠万众创新来实现。如产品的更人性化设计,社会管理的人文关怀,绿色、共享的幸福中国建设等。 二、破除创新无方法,全凭灵感和天赋的误区,提升万众创新潜能 把创新神秘化或者抬高创新的门槛,只能使大多数人与创新无缘。很多时候创新不意味着高成本、不等同于高科技,而是更着重于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来自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自于调查研究的方法,来自于深入群众的同理心,来自于集体智慧的头脑风暴,来自于勇于担当的科学决策等。我们要放弃不会创新的借口,在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采取积极的行动。2015年欧洲举行了以“增长新方式”为主题的社会创新大赛,来自普通公众的1400多个参赛项目,非常具有创新性,如自由鸟俱乐部,旨在通过家庭寄宿和有意义的旅行将老年人联系起来,解决中老年人孤独、寂寞的问题;专门售卖快要过期食品的网上超市,为人们提供新鲜食品的同时,避免食品的浪费;用海草制作太阳镜、手机套等设计精美时髦的用具,既质量高、价格实惠,还有益环境。这些杰出创意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在创造价值、人文关怀、技术可行性之间,寻找到一个甜蜜的交汇地带。 创造价值关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人文关怀是供过于求的时代,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寻求创新突破的重要选择。技术可行性则是指创新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只要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 三、破除创新等于冒险,不如维持现状的思想顾虑,打造万众创新的文化环境 创新要从理念走向实践,关键在落实,难点在基层。承担着理念引导、政策执行、成果筛选功能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创新发展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力量。如果说创新有风险,那么不创新,很多时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对影响和制约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点问题,必须勇于创新,适时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引领工作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如果采取犹疑、观望的态度,而不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靠集体的智慧,勇于担当,科学决策。拖延的结果,常常是贻误时机、放大问题,甚至遭遇不可收拾的困境。 创新首要问题是正确的理念引导,打造创新文化环境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问题。在今天互联网与制造业日益融合的背景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日益体现为众人参与、分享的社会化的价值创造。制造业必须彻底摒弃以技术为中心、以制造者自我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的制造文化情结,打造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创新文化。基层领导干部要以勇于担当的政治品质,功成不必在我的高远境界,克服自身不敢创新的顾虑,引领万众创新的潮流。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