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新英 一张原色纸,一个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2013年,“泉林模式”在佳木斯启动。今年三月,泉林再传佳报。 3月3日,热电厂第一次点火;3月7日,热电厂第二次点火;3月20日,热电厂第三次点火。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宏才告诉记者,这是三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节点,热电厂作为全厂的动力车间,点火是为了吹扫管道、带料调试、带水调试,消除缺陷,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联动,预计3月底,“泉林”将实现热电厂、环保车间、制浆车间、肥料车间、纸机车间等五大主体车间的正式大贯通。张宏才说,厂区内有五根管线,150个焊口,每条管线4公里长,共20公里长的管线大贯通将是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佳木斯的“泉林”,占地面积279公顷的厂区,从最南端的热电厂到最北端的包装车间,直线距离3.5公里,从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到生产出本色浆、本色生活用纸、黄腐酸有机肥等主导产品,各个主体车间构成的一条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尽收眼底。 在“泉林”厂区的一隅,存放着100个垛位的秸秆,每个垛位有800吨秸秆,而这只是“泉林”生产用的“临时储备”。张 宏才说,公司生产每天需秸秆2000吨,厂区内的秸秆储备只是预防外面的秸秆运不进来应急用的。目前,“泉林”与60多个合作社签订了合同,每个合作社提供1万吨秸秆,今年年底将扩大到与120个合作社签订供应秸秆合同。“泉林”通过建立“企业+秸秆收储中心(合作社)+农户+专业秸秆运输队”的秸秆收储运模式,农民收集秸秆用工工资年可创收4.8亿元。 “泉林”在佳木斯的项目分三期,总投资42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25.6亿元,年处理秸秆60万吨,年产20万吨秸秆本色浆、20万吨本色生活用纸、30万吨黄腐酸有机肥,配套8万千瓦发电机组。二期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一期已经全部投资完毕,二期也已开始动工建设。据悉,“泉林”一期用工近1500人,一、二期项目可直接解决就业8300人,随着项目一期一期推进和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几乎可将佳木斯市的秸秆全部消化,环保增收又为农户增效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小秸秆撬动循环经济大市场。从备料车间、制浆车间、肥料车间、纸机车间走上一圈,便可看到秸秆变成原色纸、变成有机肥的全过程。张宏才告诉记者,农作物秸秆可产生纤维素和木质素,将秸秆纤维素用于生产本色秸秆浆,进而加工制造本色文化纸、本色生活用纸、本色食品包装盒(纸)等本色系列纸品,将秸秆木质素用于制造黄腐酸肥料,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集中治理后回用于生产或农业灌溉,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物资源化”,在不久的将来,厂区周边将是有公园、有湿地的生态画卷。 在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了秸秆的终端产品,各种形式的黄腐酸有机肥,据介绍,肥料有200多种,而本色文化纸、本色生活用纸、本色浆制品、本色包装用纸等产品有70多个单品品种。在展示区不远处便是包装车间的生产线,14条包装线正在运行,包装抽纸、卷纸等生活用纸,这样的生产线“泉林”共28条。包装车间抄纸部部长王晓明告诉记者,包装生产线上的生活用纸都是订单式生产,去年“双十一”正式开始网上销售,佳木斯地产的原色纸悄然上市已受热捧,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张宏才说,今年总公司给下达了10亿元销售额任务,他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