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权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科教兴省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效。目前,黑龙江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有利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必将对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高校应着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思想再解放,政策再放开,吸引更多人才为黑龙江创新发展服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高校要主动对标、自觉服务工业强省建设,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在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上持续用力,助力黑龙江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一是充分释放平台育才引才优势。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园区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立足发展需要培养本地实用人才,发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项目、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优势吸引集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完善平台、团队、成果、产业、人才等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培育壮大更多“新字号”企业。统筹发挥黑龙江高校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对俄合作优势,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发展为新产业,在机器人、重型数控机床、石墨新材料、高端石化、清洁能源装备、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培育壮大更多“新字号”企业,在科研立项、创投融资、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三是培育更多大学生创业领军人才。强化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发挥万洲焊接、艾加生物、奥松机器人、乐聚智能等学生明星企业示范作用,引领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热潮,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二、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各类人才为黑龙江发展服务。高校要率先冲破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身份、职称、地域等条条框框限制,让各路英才俊杰大展其长,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一要强化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激励导向。紧紧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国内外相关一流学科岗位聘任标准为参照,完善教师岗位长聘制度和准聘制度,纳入国内外同行评价,优化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人才队伍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根本转变。二要强化人才服务、优化人才保障。创造条件提供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充分利用哈尔滨房价相对较低的特点改善青年教师和引进人才的住房条件,完善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千方百计地解决各类人才的安居乐业问题,让各类人才扎根龙江大地、安心踏实地工作,无后顾之忧地为龙江发展做贡献。三要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设立教师创新创业岗位,落实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分红奖励等政策,出台工资保留、身份保留、职称保留和工资升级、晋级、津贴照常发放等激励措施,建立以成果转化效益为重点的考核评价办法,支持教师离岗或在岗从事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让人才价值得到极大体现。 三、加强党管人才制度建设,让各路英才俊杰大展其长。高校要加大人才发展投入,统筹抓好以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学院主体、教师主人翁”人才工作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二是坚持过好“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坚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口”,采取“大师+团队”的人才工作举措,实施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建立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着力打造龙江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技能人才、实用人才集群。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