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兴村之路 □本报记者刘心杨 一片苇叶、几根秸秆在工艺美术大师李秀丽的巧手下,一幅充满诗意的“荷趣图”初具雏形……日前,在就业扶贫培训会上,李秀丽惊艳的艺术创作让在座的40多位村民开了眼。来自林甸县鹤鸣湖镇庆丰村的柳桂香动了心:“真是没想到,平时路过都不带多瞅两眼的秸秆、苇叶子竟然能作画,还能卖钱,我挺感兴趣!这个活我在家就能干,李老师说如果熟练了一天做七八幅都不成问题。” 手艺培训是大庆市体育局派驻庆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促成的。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鲲介绍说,此次林甸县妇联牵头举办的就业培训会无疑为村民带来了新的“钱景”,几年来,他们为庆丰村的脱贫致富动脑筋想办法,有了不小的成绩。 农企联合 扶贫抓“造血” 庆丰村辖有6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73人,贫困户77户198人。是全镇最大的村屯,也是全县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因其村型大、贫困人口多,庆丰村的发展问题也一度被戏称“老大难”。 面对如此困局,张鲲在驻村前便做足了功课。基础薄弱、信息阻隔、物流不畅、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是限制庆丰村发展的“拦路虎”。发展产业,改变村民传统农耕观念,提升“造血”能力是当务之急。 庆丰村人多,但土地并不少,全村有2.9万亩可支配耕地,以耕种玉米、杂粮为主。但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一再上演。为了让庆丰村村民能有一块稳产增收田,张鲲在多次走动后,与落户林甸县的两家大型企业——辽百集团和鱼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企业提供种子、化肥,农户出土地和劳力,实现订单式种植,确保村民旱涝保收。目前,该项目覆盖全村77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 2018年,庆丰村又与大庆体校职工食堂达成合作,设立大庆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学校与村内8户贫困户签订了小菜园绿色蔬菜种植协议。销售蔬菜8000多斤,黏玉米7100多穗,户均年增收2500元,并在林甸县的早市为贫困户设立扶贫专用档口,销售贫困户种植的蔬菜,杂粮产品。 重树养殖 废弃牛棚变兔舍 “庆丰村以前是一个养殖奶牛的大村,家家户户都做奶牛生意,但前几年奶牛行情不好,让不少养殖户都赔了,甚至有些人家把奶牛当肉牛卖。我刚驻村的时候,谁都不敢再碰养殖业,大家伙确实赔怕了。”曾经的养殖大村到如今的谈“养”色变,张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8年,黑龙江乐尔兔业有限公司在林甸县正式投产,“扶贫兔”产业将被打造成覆盖全县83个行政村的扶贫主导产业。得知这个消息,张鲲又兴奋起来。“我们村有天然优势,家家户户废弃的牛棚经过简单的改造就能养兔子了,拥有这么好的资源不加以利用就是浪费。”就这样,在张鲲的多次走访劝说下,庆丰村村民再次迈出了养殖的脚步。 2018年9月25日,张鲲在庆丰村驻村工作队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扶贫兔”初进村的消息。仅仅过了两个月,公众号再次发布首批商品兔出售的消息。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低投入、短周期、高回报的兔产业让庆丰村村民再次品尝到养殖的甜头。目前,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有了养兔合作社。 如今的庆丰村再次重树养殖大村的旗帜,与牧源集团共同推行生猪养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并协调国家科技部扶贫产业专项资金20万元,与庆丰村林甸泉香生猪养殖合作社合作发展绿色生态猪养殖,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拓业增收村里开发“指尖经济” 在庆丰村村委会西侧的一间厂房,推开大门,只见20余台崭新的自动数码缝纫机排列整齐。庆丰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庆祝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我们村即将开工的新项目——服装代工。目前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这个项目主要惠及村内的妇女以及年老体弱的弱势群体,让村民足不出户轻松就业。保守估计,一个‘成手’每天6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个月能挣到2000元以上,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岗位有限,明年我们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据了解,庆丰村服装代工厂是与林甸县东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设备与订单,村民加工,然后公司进行回收,村民将享受保底工资+计件奖金两项工资。目前全村已有40余位村民经过企业培训,等待上岗。 为了能让村民的指尖技艺转化成指尖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张鲲又瞅准了芦苇画这个商机。林甸县被誉为芦苇画之乡,每年芦苇画销售额近千万,市场前景巨大。张鲲信心满满地说:“这次的培训为期两天,主要是让村民有个直观的感受,看看大家感不感兴趣。如果村民学会了这门技艺,那真是坐在炕头都能挣钱。”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唯有产业兴旺才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虽然尚未脱贫,但多项扶贫产业已在庆丰村落地生根,这个贫困山村将来势必变成村民心中的“幸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