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李青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牢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勇于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铸造中国梦的民族脊梁。 一、充分认识高校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已经让全国人民充分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凝聚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纽带。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正面临着来自各方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这些思潮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极为不利的。高校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传播激荡的重要场所,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立场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师生头脑,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体现在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宣传贯彻好,深入推进“四进”,增强师生“四信”,牢固占领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二、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高校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新要求,也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主题。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内容,思想引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立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用中国话语体系解读了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回应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澄清模糊认识的作用。高校必须加强师生的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广大师生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上来,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坚持深入推进“四进四信”工作,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四进”、增强“四信”活动,这既是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创新之举,又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有效行动。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四进四信”工作。学校成立了“四进四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推进教学工作开展。学校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为必修课,1学分16学时。截至2015年末,6600余名学生接受了专题教学,学生对专题教学的满意率达到96%以上。学校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在钻研教学内容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培训研修、学术攻关,确保对讲话精神把握准、深、透。注重在丰富教学形式上下功夫,确保教学生动鲜活,贴近学生实际,以多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释疑解惑中增强理论认同。注重在拓展教学载体上下功夫,开展社会实践,开设网络学习专栏,开展成长分享会、道德与法治情景剧展演等活动深化教育。实施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巩固教学效果。 学校着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支部工作。创新形式,重在“进”上下功夫,在“信”上做文章,推进支部集中学、党员干部强力学、教职工全员学,以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三严三实”教育为载体,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着眼长远,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台多项制度,开办支部书记培训班,推进“四进四信”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