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厅》[美]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何帆/中信出版社/ 2016年9月
□马维 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突发事件的发生会改变人类历史的走向,最典型者莫过于1929年的纽约股市大崩盘。正是这次在当时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变故,引出了此后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长达十年的大萧条,全方位改变了此后人类的命运。 其实,早在2008年危机发生之时,就有不少学者和政界人士都注意到了眼前的事件与肇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尤其巧合的是,21世初那场大衰退中的两位关键决策者,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和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会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都恰好在他们的学术生涯里研究过大萧条的历史。因此人们更忍不住要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准备好应对这场危机呢?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又是什么阻止了他们做出最优决定,将这次大衰退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的呢?回望当年这些经济学精英们做出的种种决策,我们常常会既庆幸又惋惜:彼时的决定,既有让人至今称道的,也留有不少败笔。 这一切的成功和失误,都被巴里·埃森格林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写进了《镜厅》这本书中。在他看来,人类将很容易重蹈覆辙,很可能用不了80年的时间,我们又将在另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 在这部书的开头,作者先讲了一个故事:著名的庞氏骗局的主谋查尔斯·庞兹借保释之机来到佛罗里达州,经营起那时在当地火爆到全民参与的房地产生意。靠着那张七寸不烂之舌蛊惑人心,再次干起了诈骗的勾当。他的庞氏土地公司将每一英亩土地都分成23份,承诺投资者只要花上10美元就能拿到自己的一块地,而且,在60天内就能获得30美元的回报。自然,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很快就被戳穿了。不过,当时的美国,确实在经历着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房地产泡沫,不久之后也会像一只无法再吹大的气球一样被突然刺破,引发无数的惨剧和经济动荡。 但在泡沫的最高峰,没有人想过未来有极大概率会出现的危机,所有人都被冲昏了头脑,甚至有房地产商直接把客户带到迈阿密沙滩上,让他们自行挑选一片清澈平静的水面,然后立即承诺将在这片水域给客户造一个私家岛屿,“你就能自己当一个小小的孤岛鲁滨逊了”。 更可怕的是,当房价正处在不可思议的历史高位时,货币政策也在火上浇油,而没有采取信贷收缩政策,这样做后果便是,越来越多鲁莽的人进入到了房地产投资领域。当然,作者也承认,政府决策人员在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时,的确也不乏难度。有时,市场看似繁荣,其实已经临近末期,萧条正在拉开序幕,却很难察觉,因为人们永远难以判断和应对无数市场参与者时刻变化的心理和行为。 还有在2008年危机中引发最大争议的“政府救助行为”是否得当的问题,依作者的观点,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先对后错,用作者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说,就是“成功是失败之母”。所谓“成功”,指的是对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规模最小的贝尔斯登的注资救助,它至少在短期内成功阻止了因为这家银行的彻底破产导致的全局性危机,但之后在对雷曼兄弟的处理上,以保尔森领衔的财政部却迫于舆论给予的道德压力,拒绝救助而任由雷曼破产,寄希望于由私营部门来自行收购雷曼兄弟。直到他们看到了这家投行的资产负债表,才恍然大悟:根本不可能有愿意收购它的企业,因为这家银行面临的绝不是简单的流动性问题,而是偿付能力问题。事已至此,一切为时已晚。当英国金融管理局明确表示,无意促成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的时候,美国政府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当此时决策者对避免大规模危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这桩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留下了6130亿美元的债务,第二天开市,道琼斯指数下跌近5%,创下自9·11事件发生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标准普尔金融股指数在当日收盘时下跌超过10%,世界各地股市也纷纷暴跌。过去,人们只关注商业银行挤兑导致的金融危机,但这一次,导致整个体系大崩溃的偏偏是“影子银行”,也就是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一些特殊目的投资工具。当然,由次级债这类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所以有人说,犯一次错,不足为奇,下一次避免就行了。 但在作者看来,这只是导致危机的表层原因,更深层的根源是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美国的霸主地位又并不稳固,由此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引发金融动荡。在危机中,全球经济又缺乏真正够格的领导者,加之欧元的使用放大了系统性的风险,全球经济也就在劫难逃了。 由此可见,作者试图让读者明白,“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作者把这本书命名为“.镜厅”的用意所在:镜厅是“一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地方,和约的签订,同样是当时一些缔约国不承认当时既存的世界经济格局的结果。而众所周知,正是这样的一份强人所难的和约,为以后的许多灾难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