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云峰
又是一年稻花香,龙江黑土孕丰收。
随着洪水退去,初秋明媚的阳光照耀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的黑土地上。记者在五常市的村屯看到,除受灾严重区域,稻田里的大部分水
□苑庆玲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一栋栋色彩鲜艳的移动安置房并排而立,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感,这是9月6日记者在龙江森工东京城林业局有限公司抚育站经营所看到的情景。
东京城局公司按照
□本报记者 刘晓云
9月6日下午,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小学三楼教室内,六年级的学生们正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地朗读课文。而二楼四年级的教室内,同学们在学习演奏葫芦丝,丝韵声声、沁润心田。
本报讯(记者张雪地)5日,记者在海林市新安镇朝鲜族镇友谊村看到,村民正在修建被水冲毁的通往田间的吊桥。
现场,开着推土机的工人和拿着铁锹的村民正在合力搅拌水泥、沙子,这头的村民围着吊桥边水泥接缝处,将嵌
□文/摄 本报记者 白云峰 王志强
已是初秋,天气渐凉。洪水过后,五常市受灾村民受损房屋重建和修缮进展情况如何?带着惦念,9月5日和6日,记者驱车来到五常市部分乡镇,走村进屯实地踏访。
□本报记者 刘晓云
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镇五大队村的一片菌田里,之前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的菌袋,重新整齐排列。仔细看,不少菌袋上已钻出朵朵新耳。
村民崔化杰蹲前跑后,将菌袋顶部扯开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