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衣心宇 本报记者 宋晨曦 摄/本报记者 宋晨曦
“嘎嘎,嘎嘎……”天色微亮,此起彼伏的鹅叫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村民们纷纷拉着翻斗车向“托鹅所”——青冈县中和镇三排六村狮白鹅育雏厂走去,为小雏鹅当“
□文/摄 黄峰华 本报记者 宋晨曦
近日,在“中国南瓜生产之乡”宝清县,金灿灿的瓜儿缀满藤蔓。黑龙江省南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品质鉴定及安全监测协同创新体系的岗位专家来到这里,调研南瓜生长态势,指导病
□本报见习记者 梁金池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嫩江市前进镇东升村村委会的红帆超市,发现货架上摆满了米面等生活用品,村民可通过自发参加人居环境治理、义务劳动、志愿服务赚取积分,到这里兑换物品。
□本报记者 吴玉玺
说起黑龙江省的鱼,人们首先会提到“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纵观全省水系布局,相织交错的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兴凯湖、镜泊湖等江河湖泊,为龙江冷水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本报见习记者 梁金池
走进佳木斯市桦南县大八浪乡吉兴村的产业孵化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发芽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是吉兴村以乡村振兴“积分争星创优”擂台赛为抓手,紧紧围绕“强村富民、晋位争先”的目标,发展
□ 文/摄 王博 杨军 本报记者 潘宏宇
“我承包的16栋大棚,试种了紫皮独头蒜,目前已销售一空!这多亏了乡政府多方联系与管理区的大力帮助,让我创出一条致富新路。”王力对友谊县建设乡和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